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礦業是資源性產業。但礦產品是完全可以商業化的產品,可作為獨立的商品進行交換。因此礦權既不同于土地使用權,也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商業性產品。礦權的交易應與土地的招標拍賣掛牌(以下簡稱“招拍掛”)及其他產品的交易有所不同,或從根本上區別開來。也就是說礦權的交易應有更適合其本身特點的新型交易模式。國際礦產品市場礦權交易中心為此設立的市場化集中交易模式有望成為一種可行的新型交易模式。 本文介紹了礦權交易的新模式:首先,土地資源的價值受地域性的嚴格限制;其次,土地使用權是階段性的,隨著其所處地域位置環境的改變,其用途和價值都將發生改變;第三,土地資源的開發要求技術含量相對不高,一般水平的房產開發商及建筑商都能勝任這項工作,尤其是欠發達地區,規劃設計要求就相對更低一些,必要時,還可以推倒重來,進行舊建筑改造;第四,土地資源的開發是可預測的。
據了解,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國政府網進行了轉發。《通知》要求:
對推進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提出新要求,要求抓緊做好全面開展的相關準備;全面摸清我國礦產資源數量、質量、結構和空間分布情況;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工作已列入自然資源重點工作安排,今年將全面部署開展。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各有關單位——
一要積極籌措調查工作經費。本次調查工作費用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中央財政保障全國組織實施、成果抽查復核、匯總集成和綜合研究等工作費用,省級財政保障本行政區礦產資源現狀調查、數據匯總核查及數據庫建設等工作費用。各省(區、市)自然資源管理部門按照部有關要求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申請籌措調查工作預算,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進行。
二要抓緊做好技術準備,突出重點。各省(區、市)要認真研究自然資辦函﹝2018﹞1694號和自然資辦函﹝2019﹞172號等相關文件,針對調查的主要目標任務和需求,突出重點,特別是如何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可靠,厘清難點要害,結合本地實際對調查技術開展必要的預研究,充分論證操作性和可行性。重大意見建議請及時反饋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
三是提前開展數據資料收集。各省(區、市)要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礎,抓緊部署收集自然資辦函﹝2019﹞172號規定的相關數據資料,并進行梳理整理和先期研究,為調查工作全面部署奠定扎實的資料基礎。
四要加強調查隊伍保障。充分利用地質調查、信息管理、儲量評審、地質資料等直屬事業單位和省內專業技術隊伍,根據工作業績和社會信譽等條件,優選政治可靠、工作積極、業務能力強的調查技術隊伍承擔工作任務。
試點工作已從去年開始
據了解,去年11月28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了《礦產資源國情調查試點工作方案》,選擇遼寧、黑龍江等9個省份對煤炭、鐵礦等12個礦種開展試點工作。《方案》要求:以重要礦種重點礦區為試點對象,開展礦產資源本底數據調查,摸清查明資源儲量和潛在資源狀況。
試點工作進度安排:2018年11月—12月,試點省份完成本省試點工作方案的編制并報部;2019年1月—2019年5月,試點省份全面推進并完成試點工作,形成試點礦種的調查報告;2019年6月,試點省份形成工作總結報告,自然資源部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制定《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技術要求》。
隨著前期調查試點工作結束,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做好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準備工作的通知》,全國砂石等礦產資源國情調查進入準備階段。
近期,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甘肅省、浙江省等接連發布文件,要求嚴批新建礦山。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要求: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基礎,建立全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自然資源部全面調查石材等礦產資源國情,將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將助力石材礦山開采“全國一張圖”加快推進。
據了解,6月20日—21日,自然資源部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推進“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現場會。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指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為解決我國現有規劃類型過多、內容交叉重復、審批流程過長、地方規劃朝令夕改等問題,提出的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改革方案。
近年來,全國各地石材價格普遍高漲,部分地區短缺,石材供需關系失衡引發工程工期拖延、劣質石材濫用等現象。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礦產資源國情調查準備工作的通知》——我國將全面調查石材等礦產資源,推進全國石材等礦產資源“統一規劃”。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資源部要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內容涵蓋范圍將從國家到市縣,這意味著本次國土空間規劃將相當詳細。市縣級的國土空間規劃一旦明確,必將對全國石材等礦山開采規劃產生“實質性”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