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委會近日發布公告稱,對我國輸往歐盟的人造石和玻璃磚制品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意味著鵬翔銷往歐盟的人造石產品也將遭遇歐盟的反傾銷調查。如果沒有積極應訴,該企業將面臨懲罰性關稅。
記者從南安市外經局了解到,目前有7家南安企業被牽扯進此次的反傾銷調查中,涉及玻璃制品和人造石行業,以及玻璃制品和人造石制品的中間貿易公司。其中,3家出口歐盟超百萬美元的企業已經準備應訴,它們分別是:泉州市弗蘭蔻貿易有限公司、福建鵬翔實業有限公司和南安市廣泰祥石材有限公司。
7家南企面臨歐盟反傾銷調查
歐洲人造石生產商協會近期向歐委會提交反傾銷申訴,指控中國對歐出口人造石和玻璃磚制品低于正常價格在歐市場傾銷,并對歐產業造成損害,要求啟動反傾銷調查。經審查,6月28日,歐委會決定發起調查。
據了解,歐洲人造石和玻璃磚制品市場規模約為4.8億歐元,中國出口產品份額約占9%。調查期從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凡在此期間內出口過涉案產品的企業均可參加應訴。
“此案剛啟動,有15天的報名應訴期。應訴企業目前還處于準備階段,行業協會也正在組織籌備應訴工作。”南安市外經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此次涉案的7家南企中,弗蘭蔻貿易、鵬翔實業和廣泰祥石材每年出口歐盟的數額均超百萬美元,積極應訴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
泉州市外經局工作人員認為,對涉案企業來說,歐盟的反傾銷調查不完全是件壞事。如果企業應訴成功,有可能獲得比之前更低的稅率甚至是零關稅,但如果應訴失敗,企業將面臨超高的懲罰性關稅,甚至將告別歐盟市場。
“作為人造石企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參與其中,因為這關系到后續產品的國際形象,也關乎我們的未來。”王少芳表示,目前鵬翔國際業務部的工作人員正在加緊準備材料,接下來還要聘請律師,準備應訴人造石反傾銷調查。
鵬翔實業是福建省首家人造石生產企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崗石、石英石、人造玉石和人造無機石等4大品類的人造石企業,年可生產人造石150多萬平方米,年創造產值2億多元。除了歐盟市場,鵬翔人造石還遠銷東南亞、韓國、澳洲、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并在國內10多個省市建立了銷售網絡。
泉州市外經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弗蘭蔻貿易和廣泰祥石材也已經表示將積極應訴。
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歐盟頻頻向中國發起產品反傾銷調查。在前階段的歐盟對華光伏反傾銷裁決中,歐盟向輸歐光伏產品征收的臨時平均稅率達到47.6%。那么,一旦遇上反傾銷,企業該怎么辦?又該如何保護自己?
業內人士表示,歐盟此次發起的人造石反傾銷調查,提出的產品定位比較模糊。“歐盟將調查產品定義為由石頭、玻璃、鏡子和樹脂等聚合制成的墻地磚及其他臺面、荒料產品,這實際上是中國常說的人造合成石。由于定位模糊,連馬賽克產品也成了反傾銷調查的對象。”上述人士認為,如此一來,此案會涉及國內約4億美元的產品,一旦被認定為傾銷,將有一大批企業生存無門。因此首先要澄清應訴的產品范圍。
人造石行業主要集中在我國廣東、福建、上海、江蘇等地,由于天然石材資源越來越少,且國家限制盲目開采。因此人造石需求量大幅增加,盡管天然石材遭遇出口“寒冬”,人造石出口卻普遍逆勢增長。
據了解,目前南安有30多家人造石企業,人造石生產線50多條,年產量超過5000萬平方米,涌現出不少人造石品牌。如鵬翔、廣泰祥、南升、明利、皇冠、飛力、力豐、新三星、奧力、南港、永泰等,這些企業主要以出口為主,但歐盟并不是唯一市場。
“盡管出口歐盟的企業不多,但我們也應該充分重視。出口歐盟量大的涉案企業應積極應訴,爭取合理稅率,而出口歐盟量少的企業,不妨將目光轉向其他地區,如非洲和中東,甚至轉向國內市場。”南安市外經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人造石企業也應該不斷加強產品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