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早上,老成灌路石材市場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人聲鼎沸,由包括集裝箱車、大卡車、小轎車等眾多車型在內的100余車組成的車隊,宛如一條巨龍般浩浩蕩蕩地停放在老成灌路石材市場門口,其驚人的氣勢吸引了眾多老百姓駐足觀賞,顯得熱鬧非凡。據悉,當天是四川石材行業集體大搬遷的日子,800余家廠商入駐四川國際石材城。這標志著四川石材產業聚集和提檔升級又向前邁進了堅實的一步。傳統市場
遭到產業升級瓶頸
據了解,成都是西南地區重要的石材加工和貿易集散地,有石材加工企業約1000戶,主要分布在老成灌路沿線。但是,由于老成灌路沿線的多數石材加工企業都在成都市確定的“198”規劃區域內,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并且老成灌路沿線犀浦、土橋一帶石材企業多數無環保設施,存在廢水直排、粉塵超標等現象。同時,由于石材的加工場所離鐵路貨運站點較遠,也造成公路物流壓力大,致使附近交通運輸秩序混亂,“臟、亂、差”現象突出。所以,老成灌路沿線石材企業將全部搬遷。
據悉,石材是重要的裝飾建筑材料。但一直以來,四川的石材產銷業都處于散亂狀態,能耗高、規模效益差。在分散經營狀態下,石材加工過程中的邊角廢料往往成為破壞環境的“元兇”,也造成極大浪費。從石材行業現狀來看,單個石材加工企業難以對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粉塵、污水、廢渣污染進行有效循環和治理。
“北改”規劃產業調遷承接地
此次大批入駐四川國際石材城的廠商,包括國福、喜慶、富豪、開全等眾多國內外知名石材品牌,是第一批大規模搬遷的石材廠商。
由于此次搬遷規模較大,涉及大量集裝箱車等重型車輛較大,搬遷線路提前做好了詳細安排。
根據成都相關部門上報市政府的報告中建議,石材企業搬遷轉移工作可分兩步實施,首先轉移老成灌路沿線金牛區土橋、郫縣犀浦一帶的石材企業;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二期建成后,再引導老成灌路以北、沙西線以南的西南石材城(郫縣犀浦、團結之間)的石材加工企業轉移。今后,成都市將不在轄區范圍內規劃布局石材加工產業園。
據悉,作為石材廠商的新家,四川國際石材城和入駐商家總計投資50億元,占地約1600畝,是西部最大的石材產品集散中心,同時也是“北改”規劃中石材類廠商整體搬遷的承接地。前店后廠
四川石材有了新家
據悉,此次老成灌路沿線的石材企業“大挪移”,不僅是簡單的搬遷,而是要徹底改變過去石材企業多數無環保設施,存在廢水直排、粉塵超標等現象,以及附近交通運輸秩序混亂等突出問題。
四川國際石材城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四川石材行業集體大搬遷,旨在響應政府“中調規劃”的號召,同時也是為了向發達國家看齊,讓眾多過去沿街為市的石材商家入駐起點更高、專業性更強、輻射范圍更廣、發展潛力更大的大型專業產業園,只有這樣的大型產業園,才是真正節能環保、合理合法,能夠讓廠商家做到永久經營的“自己的地方”。
業內人士認為,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園區采取“前店后廠”模式,統一管理統一服務。通過集中石材廠商,達到產業聚集效應,可極大節約土地和企業經營成本。更為重要的是,該產業園首次在業內引入了“循環經濟”概念,統一對石材廢料資源實施綜合利用,變廢為寶。整個園區低碳環保,可實現石材產業提檔升級。
四川石材大搬遷促成更大發展
同時,四川國際石材城相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四川國際石材城和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四川國際石材城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石材交易場所,而且還集技術研發、技術服務、行業指導、招投標、市場咨詢、國際采購等多種功能,是一個立足于石材、物流行業的綜合性市場,是四川石材企業的大本營,是四川石材商家的“根”,是四川石材行業的窗口。它在輸出產品的同時,將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斷送回四川,不斷促進四川石材的產業升級和擴大生產、銷售規模。經過5-10年的積累發展,將形成一個以四川國際石材城為中心的西部最大的石材產業集群,并向國內最重要的石材產業制造基地和集散地邁進。
此外,四川國際石材城和四川國際石材產業園還引入了相關服務業。據四川國際石材城相關負責人透露,接下來,國際石材城還將在周邊陸續打造商務辦公、商務酒店,以及包含了地方特色餐飲、娛樂、休閑甚至醫療在內的“文化旅游生活一條街”等相關利民配套項目,讓所有入駐四川國際石材城的廠商家都能切身感受到“工作在園區,生活在城區”的舒適,讓四川國際石材城成為真正“留得住人”的好地方。
來源:華西都市報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