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英良石材老總劉良在中國生產力學院(泉州)石材分院關于“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之道”這一話題進行演講,提出了企業發展的三個重要方面。
一、競爭不能斷同行財路
“在同行競爭中,‘和平崛起’是生存之道,不能斷同行財路。”這是劉良在南安創業15年的肺腑之言。
劉良認為,和平崛起是“道”與“德”的范疇,“道”是方向,即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勇往直前;“德”是品德,在不損害其他企業利益的前提下,獲得利益。
這位來自山東的漢子,從廈門大學畢業后,在水頭造起了一個石材王國。如今,他所創立的五號倉庫成為石材界的高端品牌。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英良集團得以扎根水頭15年,并被推選為“意見領袖”的制勝法則。劉良說,英良有今天,一是水頭對外來企業的包容;二是英良始終帶動整個水頭石材行業一起發展的重要力量。多年來,英良本著和平共處的原則,融入了水頭民營企業圈,并成為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一個產業一枝獨秀是不行的,百花齊放才是春,英良石材的品牌已經走過了6年,積淀到現在才開花結果。所以我更愿意做這個帶頭人,帶領大家做高端品牌。如果做高端石材品牌的人多了,整個產業就活起來了。”劉良說。
二、專注產品品質是關鍵
“專注”是劉良在會上說得最頻繁的一個詞匯。1993年畢業,劉良就放棄所學的生化專業,轉行做熱極一時的石材貿易;1998年創辦石材貿易公司;2002年建起石材加工廠;直到2008年創造了五號倉庫。一路走來,劉良只專注一件事——為石材而生。
或許,現在很多人認為劉良是成功的。然而劉良卻說,離成功還很遠。五號倉庫雖然創立6年了,但還沒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它應該是深入人心的,它應該是蘊藏文化的,它應該是石材界的一本歷史教科書。”這是劉良對五號倉庫的期許。
說到期許,劉良認為,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好產品的基礎上。“沒有好產品,一切都是空談。”1993年便從事石材貿易的劉良,經過幾年打拼后,更能敏銳地嗅到市場的風吹草動。2000年,他發現外貿再無競爭優勢,2002他創立了實體企業,立足外貿產品生產,并經由自己的外貿公司銷售。由于從事外貿出口,產品質量要求極端苛刻,這是關乎毫米的事情。
此后兩年,水頭開始風風火火的廠房建設。在人們還在做大板批發時,英良便開始做精加工;當人們做精加工時,英良開始打造石材藝術品。“把握全局,局部超越”,這是英良能在眾石材企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戰略。
“產品是關乎面子的東西,它往往決定一個企業說話能不能有底氣。只要把產品做好,然后再有好的銷售,就不怕沒有市場。”
總而言之,對于中小石材企業,專注產品品質是關鍵,做強做大不妄談,做長做久更實在!
三、跨界應縱深發展而非橫向飛躍
“首富都合作了,你還在單干嗎?”在這個跨界投資風靡的時代里,似乎不跨界就代表你不夠時髦、不夠強大。
然而,首富合作是因為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支撐。對中小企業而言,資金便是血脈,減少任何一條血管,都可能危及生命。“若想跨界發展,必須以原有的核心產品為中心,講究縱深跨界而非橫向飛躍。”說起跨界這一話題,劉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事實上,英良的發展軌跡,始終圍繞石材這個主業展開。比如廚房、衛浴、地產,都是英良石材本身需要的,所以可以輕松地跨過去。還有文化創意,包括微電影、雜志,英良都勇敢嘗試,這些都能反過來輔助英良石材這個品牌的持續發展。
企業是轉型好,還是升級好?對此,劉良認為,轉型涉及的范圍廣,包括財力、精力、人力,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是大企業慎重思慮后方敢走的路子。而對中小企業而言,成長的過程不能跟風談轉型,而要穩扎穩打地升級。
那么,小微企業如何做好升級?“走出去,引進來。”劉良說,小微企業管理層應經常去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大展會及精品旗艦館走訪參觀,親自體驗集約化、精品化、科技化的完整產銷體系。在學習別人先進經驗的同時,找到差距,加強物流體系、電子商務平臺、市場推廣建設。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