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到2020年,節水政策法規、市場機制、標準體系趨于完善,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分別降低23%和20%,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1%以上,節水效果初步顯現;到2022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節水型生產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到2035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國家發改委、水利部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的通知
《方案》表明:“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全社會節水意識不強、用水粗放、浪費嚴重,水資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制約。”
《方案》提出:“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節水,深入推動缺水地區節水,提高水資料利用效率,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尚,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方案》重點行動表明:“2019年底,出臺重大規劃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制度。加強對重點用水戶、特殊用水行業用水戶的監督管理。以縣域為單元,全面開展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到2022年,北方50%以上、南方30%以縣(區)級行政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
那么,問題來了,石材企業用水哪來的?
是自來水?地下水?循環用水?還是廢污水再生利用?
只能說,各家石材企業的用水來源都不一樣。大家也可以在本文下方發表留言,看看大家的用水來源是哪種居多?
▲點擊圖片,查看《石材加工企業安全環保達標基本條件》
根據中國石材協會發布的《石材加工企業安全環保達標基本條件》要求,石材企業的生產用水配置獨立的循環水及凈化處理系統,生活污水滿足DB12/356-200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和CSBZ001-2013《石材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規范》的要求。
其中,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包括:
(1)工廠需根據產品類別、設備用水量及產生污泥量配置相應的污水處理設備(大理石加工廠宜采用豎式分離干燥石粉處置裝置,花崗巖加工廠宜采用榨泥設備實行干渣分離)及循環水系統。
(2)循環池的建設。循環池應用混凝土澆灌,防止生產廢水滲入地下;同時應配套建設防雨棚,循環水池應設置四周圍堰,圍堰須高于池面30厘米,不得留有排水口、溢流口及其他形式的排放口,保證生產廢水"零排放"。
(3)干渣場的建設。需儲存干渣的企業,應規范設置干渣場,干渣場地面應鋪設混凝土,建設防雨棚,干渣場應建有不低于1.5米的三面護砌圍墻,防止渣粉揚散,干渣場四周應建設排污水溝,保證滲漏污水全部回流循環池。
(4)給排水及配套管網的建設。廠區要設置雨水收集系統,實行雨污分流。環廠區雨水溝應磚砌水泥抹面,并加強廠區衛生防護,防止雨水管道堵塞和生產污水滲入,嚴禁設置生產污水外排放口。
此外,《方案》還要求大力推進工業節水改造,完善供用水計量體系和在線監測系統,強化生產用水管理。大力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推進現有企業和園區開展以節水為重點內容的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加快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促進企業間串聯用水、分質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環利用。
來源:天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