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當制度變革撞上產業洗牌,石材人的“危”與“機”在哪里?
最近,房地產行業“三金合并”“取消預售制”等政策頻出,市場普遍認為行業寒冬已至。但作為深耕建筑產業鏈的石材人,我們更應該思考:這場深度改革背后,哪些領域即將爆發新需求?石材行業如何從“存量廝殺”轉向“增量創新”?
答案藏在政策關鍵詞里:綠色化、品質化、民生升級。 這正是石材行業突圍的黃金窗口!
一、住房品質革命:石材的“高端化”春天來了!
政策信號: 住建部“好房子”新標準強制推行,層高、隔音、適老化等要求全面升級,綠色建筑、智能家居成為標配。
石材機會:
高端市場井噴:新建住宅對大板巖板、奢石、生態石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激增,石材從“建材”升級為“空間美學載體”。
舊改萬億藍海:全國中小城市存量房改造加速,外墻干掛石材、室內藝術地坪等細分領域需求爆發,2024年舊改投資已超5萬億元。
適老化剛需:4層以上住宅強制安裝電梯,石材防滑地磚、無障礙通道石材設計成標配,銀發經濟催生千億市場。
案例: 某福建石材企業轉型做“適老化石材解決方案”,2023年舊改項目訂單增長300%,利潤率提升15%。
二、預售制終結:倒逼房企“精工時代”,石材回款風險降低!
政策信號: 全面取消預售制,房企必須現房銷售,資金鏈壓力倒逼工程效率提升。
石材機會:
B端賬期縮短:現房銷售模式下,房企更傾向選擇質量可靠、供貨穩定的石材供應商,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減少。
標桿項目紅利:頭部房企為打造“交付口碑”,將加大高端石材使用比例,如高端樓盤大堂巖板背景墻、園林景觀石材定制。
供應鏈話語權提升:石材企業可要求預付款比例提升,或通過“材料+施工”總包模式鎖定利潤。
策略建議: 中小石材廠可抱團與區域龍頭房企合作,提供“高性價比+快速交付”服務,搶占細分市場。
三、“三金合并”引爆基建狂潮,石材成“穩經濟”壓艙石!
政策信號: 公積金與養老金、年金合并,釋放超10萬億存量資金,基建投資將成為穩增長核心抓手。
石材機會:
重大工程訂單爆發:水利、高鐵、機場等基建項目重啟,石材在隧道襯砌、橋梁墩柱、市政廣場等領域需求激增。
新基建增量空間:數據中心、充電樁站等新基建項目對防靜電石材、耐腐蝕石材需求激增,利潤率遠超傳統市場。
區域發展紅利:京津冀、粵港澳、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加速,跨區域石材物流網絡布局企業將搶占先機。
數據佐證: 2024年1-5月,全國建材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3%,其中石材加工行業增速達18.6%。
四、石材行業的“破局三步走”:技術升級、模式轉型、圈層重構
技術升級:
投資數字化切割、環保染色技術,降低能耗30%以上,契合“雙碳”政策。
開發“石材+智能”產品:如嵌入光伏板的巖板外墻、物聯網感應石材地磚。
模式轉型:
向“服務商”轉型:提供石材設計、安裝、運維一體化解決方案,利潤率提升50%。
切入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基建配套,如風電塔筒防風蝕石材涂層。
圈層重構:
與建筑設計院、裝修公司共建“綠色建材聯盟”,搶占高端項目話語權。
通過抖音、小紅書打造“石材美學IP”,直接向C端消費者輸出品牌溢價。
結語:沒有夕陽產業,只有錯配的思維!
當房地產從“高周轉”轉向“精細化”,當政策紅利從“鋼筋水泥”轉向“綠色智造”,石材行業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那些提前布局高端制造、綁定基建投資、擁抱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必將在新一輪洗牌中成為“剩者為王”。
石材人,準備好迎接屬于你們的“品質革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