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提倡科技創新,環保理念盛行的新“石”代,也為石材產業打開了新思維,提升了多元發展空間,挖掘出它的新價值,蘊育并創造更多的奇跡!
一石在手,價值萬千!從超薄石材的運用,到“石頭”雨衣的驚艷亮相以及石材與各類家居、文創產品、藝術作品的融合,石材,已不再是深山之中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甚至被遺忘之石,它也不再是堅硬、粗糙、冰冷的代名詞,在人們的才智與創造下,石材,變得精美、溫馨,甚至十分柔軟,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樂趣及物質與精神的財富。
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十分特別的石頭,它就是由臺灣龍盟科技花了17年時間,砸15億元研發的“石頭紙”。
眾所周知,中國最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就是造紙術。公元105年,蔡倫總結前人的經驗,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改造了造紙術,成為人類造紙文明史上一大里程碑。在造紙業十分成熟的當下,造紙原料也主要是植物纖維,礦物纖維等柔軟細微品。
誰能想到,有一天,有人腦洞大開,用堅硬的石頭造紙。
這項獨步全球的技術,原料就來自臺灣花蓮的大理石。
首先,30CM的大理石(建筑廢料)在機器的攪拌下,傾瀉而下,變成1CM的碎石。
接著,這些碎石就進入研磨粉體的工作。研磨成比頭發絲還細的粉體。
然后80%建筑廢料石材+20%環保可食用的接著劑,融合變成顆粒狀,再用160度高溫溶解,吹出兩層樓高濃稠泡沫,神奇的石頭紙就成型了。
這項看似簡單的流程,龍盟科技花了整整17年時間,投入15億元資金,才成功找出了黃金方程式,拿下了全球40多個國家的專利。
“石頭紙”最大的優勢就是環保節能!
其選取的原料為建筑廢石,變廢為寶再循環利用,需精選純度達到99.5%以上的大理石,才能磨出潔白平整的紙張。
在生產過程中,幾乎不用水,一律不漂白。一噸石頭紙可少砍20棵樹,少用7480加侖水資源,環保節能。
由于它是石頭做的,具有防水、不會裂開,字跡遇水不會暈開,不易燃燒的優點。因而長條紙可二次回收再利用,變身生活用品。
石頭紙的發明,翻轉了造紙業污染的形象,打破了傳承兩千年的造紙術,創造了紙張革新時代。
耗17年砸15億的變革,是勇氣、是魄力,更是當代迫切需要的、不可限量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