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廢塑行業、石渣堆場、沙場、碎布褪色作坊、“小石材”整治行動,拆除溪邊水庫周邊的“散亂污”加工點、非法畜禽養殖場及臨時搭蓋……當前,在永和鎮,針對生態環境治理的專項行動正持續開展,生態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攻城拔寨,取得成效。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上,永和鎮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多措并舉,全方位、全覆蓋、大力度地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有力有序推進環境整治,落實鄉村振興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01
鐵腕治污 清理“歷史欠賬”
全鎮合力 解決生態環境問題
“要實現生態環境有效保護,改善人居環境,就必須正視問題,要清醒地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動上,統籌謀劃,強勢推進,回應群眾所盼、所急,逐一整改“消號”,不折不扣落實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睂τ谌绾胃纳粕鷳B環境助推發展,永和鎮黨委政府、全鎮上下秉持著鮮明而堅決的態度: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為目標,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群眾生存、發展的綠色環境持續改善、不斷創優。
2016年以來,永和鎮不斷加大生態治理力度,治污“霹靂行動”保持高壓之勢,常態化推進,協同聯合公安、環保等多個部門,組織鎮機關各部門、各工作點、各村持續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去年6月13日,經過長時間地做工作,以及在石材企業的支持與配合下,永和鎮最后43家建筑飾面石材產業全部簽訂“退出協議”,石材產業全面退出永和的歷史舞臺。對于長遠發展,石材企業也形成共識:守護生態環境,積極謀轉型發展。
為了鞏固石材轉退成效,永和出臺了相關方案,在全鎮范圍內集中開展“小石材”加工點取締清退專項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共取締“小石材”加工點143家(次)。
永和治理環境污染的鐵腕“重拳”,還重點揮向廢塑行業、水源保護區范圍污染企業、非法沙場、農業養殖場(戶)等各領域。今年來,共取締廢塑企業133家,關停洗沙場12家,清退非法養殖場35個。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僅3月28日組織的一場大型行動中,在連續8小時里,就拆除溪邊水庫邊的臨時搭蓋及非法加工點50余處、超4萬平方米。5月16日,永和再次組織專項行動,全鎮出動,勢如破竹,取締多家出現復產苗頭的沙場。
一年來,永和共依法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77起,其中行政處罰50起、查封扣押15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2起,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此外,當前,永和鎮還啟動實施“五清”行動,密集開展清塑、清石、清沙、清庫、清渣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排除整治生態環境隱患,促進全鎮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穩定向好。
一系列工作和專項整治行動,彰顯了永和鎮全面治理生態,整治改善人居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02
守住綠水青山 拓寬發展空間
助推鄉村振興
“生態環境事關鄉村振興的宏圖大略,也事關百姓生活的福祉,創造一個綠色的生態環境。留住綠水青山,為的是子孫后代、為的是長遠發展?!庇篮玩傊饕I導表示,當前,在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同時,永和鎮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崛起和鄉村全面振興。
石材產業退出后,永和鎮專門成立了建筑飾面石材企業退出轉型服務工作小組,引導企業盤活閑置廠房,提供土地政策及環保政策手續指導等工作,服務石材企業產業轉型。目前,已有一部分石材廠轉型為生態制造業。
礦山石窟生態恢復上,今年來,永和鎮繼續推進石窟、石堆場的回填和生態修復工程,下一步,也將繼續清理礦區礦渣現象,做到發現一處、清理一處。
永和鎮不余遺力地推進恢復生態和環境保護,旨在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環境,為招商引資再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條件。同時,永和鎮也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投資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開發,目前,已有生態項目達成初步協議。
生態治理腳步不停,環境衛生也在持續改善。創造綠色、清潔的農村環境,全民共享,而農村環境整治的關鍵也在于依靠群眾和發動群眾。
溪流生態整治方面,隨著河長制工作的深入推進,目前,陽溪、壩頭溪、梅塘溪、鈔井溪的生活、工業、農業污染源已全部完成銷號。同時,鎮直部門、機關干部和各村每個月至少一次結合主題黨日等,開展溪流環衛保潔行動,進一步改善溪流環境。當前,在這些流域邊能看到的,更多是水清岸綠、空氣清新,水質也總體向好。與此同時,全鎮24個村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也在全面推進中,預計今年底、明年初將可全部完成。
環衛保潔方面,永和鎮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帶頭干,全過程跟蹤、全方位督查;在全市創新首推鄉村環衛“紅黑榜”,借助媒體平臺,表彰先進村的同時,對環衛工作不到位的村進行曝光,并督促整改。此外,永和各村也積極創新環衛保潔工作,改善環境衛生,如福田村創建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塘下村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馬坪村成立紅領巾環衛督導隊。各村每個月至少組織一次黨日活動,開展環衛大掃除。
作為原來的石材村,巴厝村在清退石材和環衛治理有效的基礎上,成立鄉賢參事會,鄉賢集智出力,村民積極參與,全村實施植樹增綠,建設文化墻、生態公園等一系列舉措,村莊的生態恢復和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有新作為、新變化。
以往環衛考評靠后的旦厝村也結合鄉村治理“三治”融合,建立百姓議事會,民主決策制度讓村民更有主人翁的意識,也激發了他們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村民積極參與環衛保潔,自行拆除搭蓋、清除垃圾回收點、整頓占道攤點等等,如今,旦厝的鄉村環境得到較大改觀。
永和村則設立了文明促進會,主抓倡導移風易俗和生態文明建設,近日,該村開展了主題黨日和村民集中簽訂“文明承諾書”等活動,倡導愛環境、愛家園的文明新風。同時,最近一段時間,海峽兩岸青年學子光明之城僑村振興工作營也在永和村舉辦,其中就有關于鄉村環境、鄉愁文化等主題的活動。
“兩違”治理工作上,永和鎮保持高壓態勢,巡查無縫隙、執法鐵腕不松懈,并創新“發現違建,先拆除后報告”的機制,確保治理快速、有力、有效。目前,永和也加大了對高鐵新區項目涉及的區域的巡查力度,控制和打擊“兩違”現象。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是關鍵,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因此,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勢在必行?!庇篮玩傊饕I導表示,接下來,永和鎮將持續高壓、繼續發力,以更加扎實有力的行動,加快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同時,將引導群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理念,更廣泛地動員群眾參與鄉村環境治理,打造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村容整潔的鄉村面貌,煥發永和鄉村的生機與魅力,推動鄉村振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