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者:吳某;在石材行業深耕10幾年,從小工做起,一直到目前擁有自己的企業,現在是一家大型石企的職業經理人,同時經營著自己的一家小廠。
我在一家大型石材企業做職業經理人,自己也有一個小廠,也有投資別人的廠。我們為酒店、機場和政府工程提供石材生產,質量要求高,屬于大訂單高要求。但在這幾年,好多同行關閉工廠,遣散工人。2017、2018年,這種現象形成浪潮了。
01. 產能過剩
我經常反思這里的原因,認為第一個原因是產能過剩。我們做制造業的,規模搞得越大,死得越快,所以我們很擔心行業被資本盯上。
我們石材行業在2009年到2013年這四年里,非常賺錢,一個平方賣200元,成本才60元,純利潤有70%左右,我做2000萬的生意可以賺1400萬。
但從2013年開始,大量的同行、資本涌入這個行業,可能有上百億的資本涌入到這個行業,一夜之間產能就增加了兩三倍,但訂單就這么多,于是就開始打價格戰,打到現在一個平方只賣80塊上下,毛利率10%左右,已經沒得做了。毛利率10%是什么概念?比如說我們投2千萬來辦工廠,我一年做2千萬的業務,10%的利潤相當于就是200萬元,2千萬的設備投資我要做10年才能把我的投資款收回來。放到以前可能只要一兩年就把成本掙回來了。
但是誰也不知道這個風口能持續多久,如果你不把握機會擴產,別人上去了,你就死掉了。但也可能幾百萬、上千萬的設備投入去擴線,結果生產線剛擴完,就沒有訂單了,生產線大量閑置。然后大家只有白熱化地去搶單,競相降價,最后把整個行業做死。
不投生產線就搶不到大單,我們現在供貨萬科、恒大、萬達這些品牌,如果其他企業有100臺機器,我只有50臺,那萬科肯定愿意把訂單給100臺的去做,因為規模大的交貨期更有保證。
但是規模越大的客戶反而利潤越低。比如做恒大的單,雖然它有量,但是它的價格壓得很死,最多讓你賺10%到15%的毛利,一年下來聽起來能做1個億的營業額,但也只能賺1000多萬利潤。
小客戶的利潤看似可以達到30%、40%,但大多數沒有量,一樣虧錢,上量的項目也會砍價,利潤不高。而且小客戶風險很大,它有倒閉或跑路的風險。
02. 稅收過重
其次,稅收過重。一個正規公司,如果利潤30%,其中16%要交增值稅,剩下14%的利潤,到年底還要交30%的企業所得稅。
我們旁邊有幾個廠,它們以前通過一些避稅的技巧去避稅,估計這些辦法不合法,被稅務部門查出來,如果是少交了300萬元的稅,現在要補齊。一些小公司如果要用現金去交300萬元的稅,這300萬元的現金流足以把一個營業額在四五千萬的廠直接壓死。讓一個有一億營業額的企業拿500萬元現金,都絕對拿不出來。
我自己有一家公司,去年也做了1400多萬元,看看我的利潤,大板虧了70萬元,工程板賺了150萬元,折合之后還有80多萬元的利潤,但是去年應收款有300萬元沒收回,相當于倒貼了200多萬元。這種生意還能做嗎?
去年我有70多號人,今年降到14個人,相當于有50幾個家庭因為這個工廠裁員,失去經濟來源了。這50幾個員工一個月在我這里每人可以拿七八千,現在他們要另外找工作了。但是現在這種一年1000萬元、2000萬元營業額的中小企業,關掉太多了,工作也不見得好找。
03. 人工成本高
另外的原因就是人工成本太高。工人的工資買五險一金,交個人所得稅,一個月付2萬塊錢的工資成本出去,員工到手的工資只有13000元左右。我有70多個員工,就算沒事做,房租、水電、人工一個月起碼得60萬元到70萬元的開支扔出去,我只要一個月沒事做,我全年的利潤就全部搭進去了,可能還要倒虧錢。一個7000塊錢的員工,可能我還要付1萬多塊錢給他,所以說企業負擔在40%以上。
這樣下來哪里還有能力環保升級,買設備。但要是環保提了新標準,有條件的只有硬著頭皮買設備,我們老板以前做工程掙了錢,現在還有能力繼續投資,去年年底投了5000萬,在賭哪一天情況可以翻轉過來。
04. 欠款拖欠
以上這些因素反映在現實中,就是整個行業極度脆弱。目前,殺傷力最大的就是欠款拖欠。最近,我跟行業內朋友交流,一問大家都有欠款,從整個產業鏈上游到下游,一環欠一環,簡直是惡性循環。
我認識的好多企業都被欠款了,都是300萬元、500萬元、700萬元這樣的規模。剛開始拖欠的時候大家沒注意,拖了一個月也沒在意,又拖一個月,等大家反應過來去追債,已經被欠了500萬元、600萬元了。行業里貨款回籠一般是30天、60天、90天這幾種模式,如果到了90天還不能還款,就危險了。
我們自己也有很多欠債收不回來。去年做了7000多萬元,現在外面應收款有3000多萬,相當于6個月的貨款在外面。其中有的欠款企業已經宣布倒閉,基本每年都有100多萬元收不回來。
本來行業利潤就薄,稍微遇到一點意外,企業就會出問題。我們今年有140多家客戶,我們現在正在削減客戶,準備砍到20、30家,但凡有風險的都不做,如果做20個客戶,跑路一個,其他20個就都白做了,有一點點風險的都不要去做。
說到底之所以欠款多,還是行業利潤太薄,有個風吹草動就會出問題。
05. 未來規劃
周圍一些朋友的企業,做不下去的很多,像我們這種硬撐的很少。我們也在想辦法,我在江西又搞了一個工廠,那邊是三年免稅,而且工廠裝修政府全額補貼。在那邊,我交多少稅前三年都全額退還;當地電費只有目前的一半,我們一年電費大概要120萬元,那邊只要60多萬元就夠了;房租也比這邊便宜,這邊每平方30、40塊錢一個月,那邊才五六塊錢,房租一個月可以省十幾萬。所有這些省下來錢都是純利潤。
如果三年后,它的稅收也要那么高,這個廠就不一定有利潤了,就搞不下去了。那邊每個月我能做100萬的生意,賺20多萬。如果三年后開始收稅,一個月就要除掉16萬的稅,只能賺幾萬。還有其他不確定性,比如三年后換了領導,要來查環保等等,可能都沒錢賺了。那個時候我會分分鐘把所有的設備全部處理掉。我現在一年可以賺到200多萬元,一年就把投資掙回來,剩下兩年是凈賺,到時候設備處理掉,再回收80萬元、100萬元。
現在像我們這些以前一年賺兩三百萬的小老板,能安心開廠的不太多了。我最終的目標是要把工廠一步步挪回我老家,不管賺不賺錢,只要能維持下去,就搞個企業在老家經營著,以后目標也不是掙錢了,能夠養活一幫兄弟們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