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石材產業園
說起這座“蛟河石材產業園”,是當地政府的大手筆。有多大?它規劃占地面積2587畝,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其中對石材加工區的投資額就高達20億。
其余還包括礦山開采綜合利用區、石材產品展示區、石材循環利用經濟區以及生活配套設施區,共5大項目。配置完善,自成產業鏈。項目建成后,可入駐規模以上企業50家,帶動2萬人就業,年可實現產值40億元,納稅2億元。
▲年初的簽約儀式
蛟河市市長朱永忠,親自為其背書表態:該項目的簽約落地,對于蛟河石材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將徹底改變粗放開采加工的歷史,帶動石材產業提檔升級。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打造“東北亞石都”的信心。
等等,他說的是“東北亞石都”?口氣倒不小。在國內敢稱石都、石材之鄉的地方也就那么幾個,萊州有黃金麻、岑溪有楓葉紅、麻城有芝麻白。想成為“東北亞石都”的蛟河,又有什么拿的出手的石材呢?
▲吉林白麻礦山
還真有,“吉林白麻”這款花崗巖,在蛟河地區的石材里,就是首屈一指的扛把子。
吉林白麻品質優異,質地堅硬,細膩如雪。其顆粒均勻細密,空隙小,吸水率不高,有良好的抗凍功能。吉林白花崗巖硬度高,質地紋理均勻,顏色以白色系為主,顏色層次變化不大,少有色差,適合大面積的使用。
▲吉林白麻花崗巖
▲吉林白麻地鋪案例
▲吉林白麻地鋪案例
在品相上,它與湖北白麻、廣東芭拉白相近,因此也被廣泛應用于大型工程項目中,具有可觀的發展潛力。
在廣東揭陽,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當地,石材廠家苦于沒有荒料可切,于是有人甚至不遠萬里調運了一批吉林白麻,通過海運到達揭陽,總量約2000m3。
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清晰地傳遞出一個訊息:吉林白麻的質量受到肯定,在其他優質荒料緊張的情況下,它可以發揮替代的作用。
▲吉林白麻荒料
很多石材老手可能會不以為然,從吉林調運石材,輾轉數千公里,加上運費哪里還有優勢?
這么想沒什么毛病,只是太過局限了。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要按照一貫的定向思維去思考,人人都能想得到,自然是找不出什么好辦法。
而吉林白麻本身的優勢不容忽略,在吉林白麻的出產地,蛟河市天崗鎮,已探明的花崗巖儲量達10億m3。這意味著它的可開采年限足夠長,礦山能夠保持穩定?;牧戏€定,就是現在石材市場上最大的優勢。
同時,一款石材的興起,對沉悶的市場來說也意義非凡。它質量過硬,市場接受程度高,礦山儲量豐富。最可貴的是得到當地政策的支持,這在各地停產的浪潮中,倒是一股逆流。它讓石材人看到希望,看到基業長青的奧秘:只要石材還在創造經濟價值,石材行業就一天也不會衰落。
來源:福建石業石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