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支持保障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石材產值達222.6億元,撐起麻城市工業經濟“半壁江山”。
8月15日,我市召開全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性聯席會議,黃岡市政協副主席、麻城市委書記楊遙強調,要堅定發展信心,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以更優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市領導蔡緒安、劉華強、段虎、戴昌遠、汪先啟、顧興勝、張星參加會議。
黃岡市政協副主席、麻城市委書記楊遙指出,近年來,全市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大潮,成為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外開放的重要力量、創新創業的重要動力和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撐。可以說麻城發展取得的新成效,民營經濟貢獻巨大,民營企業家居功至偉。楊遙指出,要充分肯定民營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觀認識民營經濟遇到的現實困難,牢牢把握民營經濟面臨的歷史機遇。
楊遙強調,要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把政策落實好,全市各級各相關單位要采取有效舉措,切實抓好各級政策落實。要把難題解決好,千方百計解決好企業反映的融資、人才、基礎設施問題。要把環境營造好,深入推進“放管服”、“辦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企業“寧靜日”制度。要以更優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開展結對服務,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重點民營企業工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五個一”行動;完善工作機制,健全完善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非公有制企業投訴服務中心建設,暢通民營企業訴求表達渠道。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黨政干部要以“店小二”的姿態和作風積極作為、靠前服務,企業家要加強溝通交流,進一步解放思想,發展壯大企業,為麻城做出更大貢獻。
市長蔡緒安主持會議。蔡緒安要求各相關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對照清單研究解決辦法,堅持多解決問題少解釋原因。要堅持問題整改,“兩辦”督查室、統戰部、工商聯(總商會)要督辦整改落實情況。要健全訴求渠道和機制,經常聽取收集企業的意見建議,促進民營經濟更好發展。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戴昌遠作《麻城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調研報告》,分析了麻城市民營經濟發展現狀、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加快我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會上,企業家代表結合各自實際談感受、說問題、提建議。麻城市人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交通局負責人作表態發言。
6月下旬開始,由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總商會)、市科技和經濟信息化局組成的麻城市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情況調研組,深入商會、企業廣泛調研,共收到問題338條,建議清單206條,調查問卷158份。目前,所有問題和建議辦理均已明確責任單位。
據悉,2018年底,麻城規模以上工業中,民營企業達到277家,民營經濟總量規模持續壯大。吸納就業人數達2.47萬人,稅收過200萬元的民營企業77家,稅收過1000萬的民營企業3家。
2018年全市284家規模企業完成工業生產總值446億元,同比增長13.7%;實現工業增加值125億元,工業生產增長速度8.5%,高于黃岡1.2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5.8%,增幅居黃岡市首位。工業經濟總量繼續在黃岡各縣市區保持領先地位。
企業成長步伐加快。2018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6家,是黃岡市新增入庫規模企業最多的縣市;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160家,億元企業總產值達到397億元,占到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5.2%。
主導產業貢獻率大。汽配冶金增長9.6%、電力能源資源增長20.91%、新型建材增長19.7%,三大產業集群都呈現出強勢增長勢頭。其中以石材企業為主的新型建材產業總產值達到222.6億元,規模企業數量占全市規上企業總數近43%,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48%,撐起了我市工業經濟“半壁江山”。
采寫:麻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袁朝高 陳楠
編輯:何蓮 王露 來文濤 郭玲
編審: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