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6月17日電(記者范超)花崗巖產業是廣西梧州岑溪市的傳統重點產業,也是當地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之一。近日,記者在當地采訪發現,針對部分貧困戶不宜外出務工導致收入偏低且不穩定等情況,廣西梧州岑溪市近日通過對傳統石材產業清理整頓和升級提質,提升了產業發展潛力的同時,實現了貧困戶工作環境、薪資收入的改善,有效提升了部分貧困戶收入水平。
岑溪市三堡鎮振大村貧困戶莫少全說,此前愛人生病,家中兩個小孩上學也需要人照看,不得已只能回到家鄉務工。但是,此前石材廠每月薪資不足3000元,也缺少防護措施,導致身體經常出現各種不適,難以持續工作,脫貧后能否保證不返貧一直是他所擔心的問題。
當地多家石材企業負責人表示,家庭式作坊不用納稅且環保投入少,不僅通過低價競爭擾亂市場,拉低了當地石材產品形象和競爭力,正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也導致了產業工人薪資缺乏上升空間。
據了解,岑溪市石材產業遺留的大量家庭作坊式工廠和礦山不僅環保投入堪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還存在明顯的安全生產隱患,一直是當地產業提質和安全生產保障的瓶頸。
“認識到混亂的市場對產業發展質量的巨大影響,我們通過小升規和企入園等措施引導作坊企業向規上企業整合轉變,對于無力提升發展質量的不達標企業,則逐步淘汰。”岑溪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莫石堅說,通過系列措施,岑溪市石材產業生態得到優化,規上石材企業數量和發展水平提升明顯。
“現在不僅工作環境有了巨大轉變,收入也在逐年上漲,訂單充足的月份收入能達到5000元以上。”莫少全說,自從來到產業園區內新的規模生產企業,不僅配發了耳塞、口罩、護目鏡、防護服等一整套勞動防護裝備,身體健康有了保障,薪酬也有了明顯提升,返貧的擔憂不復存在,希望產業能持續健康發展下去。
在一個產業園工作的三堡鎮貧困戶黃華強也認為,一份有前景的工作能夠帶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更多期許,家門口的穩定工作就是需要留守家中的他不再返貧的最大底氣。
岑溪市位于廣西東南部,東鄰廣東羅定市,南靠廣東信宜市,西連玉林市,北接梧州市。位于珠三角經濟圈與大西南的結合部,既是聯接華南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經濟輻射的重要腹地,又是大西南資源型經濟與沿海外向型經濟的連接點。
岑溪市,屬丘陵山區,花崗巖礦脈長達23公里,寬8公里,“岑溪紅”花崗巖總儲量約21億立方米,有“楓葉紅”、“三堡紅”、“芝麻石”、“七彩石”等品種,是全國最大的花崗巖生產基地,被譽為“花崗巖之都”,其生產的“岑溪紅”花崗巖石材天生麗質,質地堅硬,光潔度高,與著名的“印度紅”、“巴西紅”、“皇妃紅”等世界石材名牌品種相媲美,在世界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到2016年,岑溪市有大小礦山29座,具備年產花崗巖板材能力3000萬平方米,從業人員超過30000人,去年石材產業年產值149.16億元,已成為岑溪市支柱產業。
簡單描述:岑溪紅(楓葉紅)
產地:廣西岑溪
體積密度:2.62g/cm3
吸水率:0.24%
抗壓強度:158.8Mpa
抗折強度:8.9Mpa
國標代碼:G4562
簡單描述:三堡紅G563
產地:廣西岑溪
體積密度: 2.63g/cm3
吸水率: 0.24%
抗壓強度:156.6Mpa
抗折強度:10.0Mpa
國標代碼:G4563
海棠紅花崗巖,石材代碼G561,原產地位于廣西岑溪市,色澤淡雅,顏色穩定,花顆大,成材率高,磨光后板面狀似楓葉,故有“小楓葉紅花崗巖”之稱。
粉紅麻,中國廣西產花崗巖品種。中粗粒,粉紅色花崗巖。用于室內外裝飾構件,臺面板。
岑溪芝麻黑
來源:新華社南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