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由快鋸聯盟共同打造的快鋸中心正式落成。這個集交流、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平臺,是產業聯盟的結果,更是小微快鋸企業做強做大的重要平臺。
據了解,作為石材輔料產業的一個極小分支,快鋸行業一直處于自由發展狀態,去年年底成立快鋸聯盟后,行業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協作,無論是在資源、技術方面,還是在服務上,快鋸行業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原本不受待見的國產快鋸品牌,不僅得到了國內更大范圍石材企業的認可,更是順利打開了埃及、中東等地區的市場。由此可見,產業聯盟是中小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一種有效嘗試。
無獨有偶,2018年11月6日,由100余家石材機械輔料企業組建了南安市石材機械輔料聯合會,不到半年就接到埃及、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邀請,以聯盟的形式前去考察、投資。此外,聯合會還借聯盟之力,投資建設了石材行業首個機械輔料展貿城,把水頭世界石都的名片做大做強。
實際上,產業聯盟是抱團合作的新嘗試。與以往企業抱團參展,或者共同出資成立投資公司尋找項目相比,這種合作模式更為緊密,也更為靈活。它是以產業鏈為鏈條合作,聯盟成員既可以通過內部的交流在生產、營銷、品牌等方面進行合作,也可以抱團去外部爭取資源,尋找項目,因此是一種創新的抱團發展模式。
過去,石材行業各上下游企業在開拓市場的時候,長期存在營銷觀念上的誤區,大家都想要創立自己的品牌,大家都去爭奪終端。現在,大家抱團組成這樣一個聯盟,就要避免走入這樣的誤區。處于同一條供應鏈上的企業,要明確自身角色,去進行品牌的管理、發展、推廣和定位,實現錯位發展,在生產、品牌、營銷等環節上有效合作,最終實現“1+1>2”的效果,這樣的聯盟才是成功的。
在石材上下游產業里,越來越多的分支開始進行聯盟組建和運作的背后,我們更多地看到了一種樸實的態度——“有錢大家一起賺”。在這一思想下,聯盟成員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有場地的出場地,大家發揮各自優勢,依托聯盟這一大平臺,也收獲了各自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