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20年“廣西環保世紀行”系列采訪活動正式啟動?;顒右浴霸鷮嵧七M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為主題,圍繞水土資源保護,配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聚焦打贏凈土保衛戰。南國早報記者隨采訪團實地走訪,今起推出相關報道。
十多年前,來賓一些地方為了經濟利益,引進采礦企業。不料部分企業非法采礦、違規排放,造成嚴重污染、灌溉水渠淤塞損壞。近年來,來賓市加強水環境治理力度,出臺地方性法規,關停數十家采礦企業,讓曾經的“牛奶河”重新變清,斷流的羅秀河引水干渠恢復暢通。
關停37家石材廠, “牛奶河”重現碧波
北之江,又稱清水河,全長109公里,是來賓市的備用水源。北之江的源頭在興賓區七洞鄉,十多公里的河段穿鄉而過。7月20日上午,南國早報記者在七洞鄉看到,在三四十米寬的北之江兩岸,郁郁蔥蔥的植被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在江岸不遠處的山坡上,大片巖石裸露,開采痕跡明顯。
“十幾年前,北之江兩岸石材廠林立,切割石材的廢水直排江里,江水被染成了乳白色。”村民韋女士說,自從2002年石材加工廠開始排廢水,加上村民傾倒生活垃圾,整條河成了遠近聞名的“牛奶河”,上面飄滿了白色泡沫,村民們再也不敢到河中取水喝了。
七洞鄉鄉長盧學鋒告訴記者,多年來,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打擊力度不夠,整治效果不明顯,非法加工、非法采石、違法排污現象屢禁不止。
為了標本兼治保護好北之江生態環境,兩年前,來賓市重拳出擊,關閉了七洞鄉轄區內的37家石材加工廠,并對山上的54個石材開采點全部斷水斷電,徹底整治亂挖亂采行為,杜絕了主要污染源。同時,2019年起,《來賓市北之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通過法規的有效保護,北之江流域水環境不斷改善,水質持續保持優良,曾經的“牛奶河”又變成了清水河。
如今的北之江河水清澈,風景怡人。
人大檢察聯手,修復農業命脈
象州縣是“桂中糧倉”,羅秀河水則是糧倉的命脈。始建于1958年的羅秀河引水工程南、北干渠全長50公里,灌溉面積5萬多畝,曾為該縣5個鄉鎮57個行政村送來清流。然而,由于南、北干渠上游段處于重晶石礦區,受礦區采礦、洗礦污染,淤泥阻塞河道,加上年久失修,渠堤坍塌,干渠已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甚至斷流,灌區里的上萬畝保水田變成了“望天田”。
去年2月,自治區人大代表、象州縣寺村鎮大井村黨支部書記黃文鮮列席來賓市四屆人大四次會議。她在會上反映了南、北干渠年久失修的問題,引起了來賓市檢察院檢察長王薦的注意。王薦覺得,可以通過公益訴訟,為羅秀河“維權”。
此后,王薦率隊趕赴羅秀河灌區調查走訪,并與象州縣委、政府等部門主要領導進行溝通。隨即,來賓市檢察院對此啟動了司法程序,向象州縣政府宣告送達訴前《檢察建議書》。
與此同時,象州縣人大常委會加強法律監督,聽取縣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及縣檢察院關于公益訴訟的專項工作報告,組團到羅秀河灌渠開展專項視察。象州縣政府成立該灌區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撥付213萬元資金清淤和修繕工作,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各司其職,沿渠企業也進行整改并對渠道進行清淤。
“現在還剩0.8公里的渠道沒通水,相信很快也能解決?!秉S文鮮說,今年4月,經過各部門的共同治理,南、北干渠全線通水,恢復全縣5個鄉鎮近5萬畝農田灌溉用水。
實習生:雷書語
編輯:黃靜
責任編輯:伍錫念
值班主任:晏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