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綠樹、草坡、鮮花,竟然圍繞著一塊嶙峋怪石,這是昆明經開區對歌山生態綠地項目中一處別樣的景致。
“這塊孤立的巨石原本是山體的一部分,是以前采石場挖山采石留下的證據。在進行全面的生態治理后,我們幾乎已看不到以前荒蕪破碎的山體,但是歷史不能被遺忘,保留它是為了警示后人,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謀求發展不可取。”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為大力加強滇池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昆明市在滇池流域及西山重點保護區范圍內開展關停整治和生態修復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治理行動,全面關停禁采區內所有采石采砂采礦點,并對采空區及水土流失、破碎山體等區域進行全面治理修復。對歌山生態綠地項目就屬于昆明市滇池東岸關停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二號地塊,治理面積657.2畝。
昆明市經開區范圍內的滇池東岸地區曾經是昆明市主要砂石料供應基地之一。20世紀,為了昆明城市建設需要,就近開山采石,最多時這里共有采石場90余家,磚瓦廠20余家,礦區總面積10.53平方公里。由于長期開采和爆破,礦區內形成的不穩定邊坡、潛在的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點達300余處,嚴重威脅礦區周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礦山過度開采還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揚塵污染及地下含水層結構破壞,對轄區內果林水庫、馬料河等入滇河道水質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滇池水質。2012年,在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原云南省國土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經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批準,昆明市滇池東岸關停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項目正式獲得立項批復。按照“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建則建”的治理原則,2018年12月,歷時6年時間的項目通過了省財政廳和自然資源廳驗收,共治理地質災害隱患300余處,恢復林地及城市綠地9200多畝,整理建設用地6594畝,礦區范圍內建成市政道路21.4公里,種植喬木、灌木等樹木726萬株,植草82萬平方米,實際投資26億元。
經開區清水社區主任王明德對記者說,過去對歌山一帶因為這里采石場多,拉石頭的車跑不停,路被壓爛灰塵四起,居民的生活環境很惡劣。礦山停采后,這里安靜很多,隨著經開區發展和生態修復工作加速,新的公路修通了,綠色植被一點點開始恢復,往日的礦山呈現出了清秀的模樣。
采石場變生態公園實現了生態效益。滇池東岸關停礦區位于滇池流域核心區,馬料河源頭起源于礦區范圍內,項目實施完成后,馬料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對滇池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關停礦區位于昆明新機場航線、嵩昆高速、滬昆鐵路可視范圍內,項目實施進一步提升“美麗春城”的良好形象。
不僅僅如此,在生態效益實現的同時,項目實施后還實現了良好的民生效益和經濟效益。關停礦區周邊清水社區、黃土坡社區村民及集體收入大幅提高,實現了很好的民生效益。交通基礎設施得到改善,關停礦區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逐步實現“宜居”等發展條件,吸引了碧桂園、保利、金科等一批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入駐該片區開發建設。截至目前,項目范圍內已出讓土地3400畝,實現土地出讓收入13.9億元,預計2020年底可實現土地出讓20億元,全部土地出讓完成后,可實現整個項目成本全覆蓋。預計該片區未來將新增常住人口10萬人以上,新增經濟規模2000億元。通過土地出讓,財政資金壓力得到緩解,項目資金實現全覆蓋,也帶動周邊土地順利成交并出現大幅溢價的情況。
通過項目示范,帶動了滇池周邊其他關停礦山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在總結項目經驗的基礎上,昆明市委、市政府從2018年起組織開展了滇池流域及西山重點保護區域“五采區”生態修復工作,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72個礦山近1萬畝治理任務。截至目前,72個關停礦山已累計完成治理修復約8000畝,占采損總面積10034.71畝的約80%,剩余修復任務將于年底前全面完成。
來源:掌上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