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走進七大花崗石產區之一——奇臺,感受屬于它的獨特魅力。
(奇臺地處中國西北邊境)
01.金奇臺,旱碼頭
奇臺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部、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總面積1.93萬平方公里,距離省會烏魯木齊195公里。這里曾經是關內通往新疆的必經之地,歷史上曾與哈密、烏魯木齊、伊犁并稱新疆四大商業都會,有"千峰駱駝走奇臺,百輛大車進古城"之繁榮,被譽為"金奇臺,旱碼頭"。
(出產卡拉麥里金的卡山自然保護區)
奇臺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煤炭、金、銀、銅、鐵、芒硝、石墨、石灰石、膨潤土、珍珠巖等二十余種礦產資源。其中,奇臺的花崗石資源儲量十分巨大,有卡拉麥里金、卡拉麥里銀、戈壁藍寶、天山紅、菊花黃、黑冰花燈多個品種,預測儲量達到30億立方米以上。在奇臺眾多的花崗石產品中,又以卡拉麥里金最為出名,該石材色澤獨特高雅,與國內外"菊花黃""金彩麻""金鉆麻""黃金鉆""紫點金麻"等優質黃色系花崗石相比,還有著質地 好、色差小、礦藏淺、易開采的優點,用于建筑外墻裝飾奢華典雅、美觀大方,故而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近年來,奇臺縣被中國石材協會授予 “中國石材(花崗巖)產業基地”的榮譽稱號,本地出產的卡拉麥里金、卡拉麥里銀、戈壁藍寶等花崗石品種也杯中國建材協會和中國石材協會評選為中國名優特石材品種。
(新疆奇臺卡拉麥里金花崗巖礦區)
(卡拉麥里金)
02.科學規劃,厚積薄發
與國內大多數花崗石產區有所不同,奇臺縣的石材產業發展相對較晚。2005年卡拉麥里金的橫空出世,給奇臺縣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綠城、萬科、華潤、遠洋、中海、海信、海爾、濱江、合生創展、綠地、聯想、中糧等大型房地產集團紛紛選用卡拉麥里金作為二代高層項目的建筑飾面石材,奇臺本地石材產業迅速崛起,成為當地繼煤炭、煤電、煤化產業之后又一個經濟增長點。本地政府迅速聘請了專家對本地石材資源進行了預查、普查和詳查,制定了科學的開采規劃, 采取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統一配置、統一價格、統一運輸的“六統一”經營管理模式。此外,政府成立了由國企控股的卡拉麥里礦業有限公司,還抬高了民營石材企業的準入門檻,為奇臺礦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綠城是最早將卡拉麥里金引入建筑飾面石材領域的房地產集團之一)
科學的規劃加之規范的開采,確保了石材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僅僅幾年時間,奇臺石材產業后來居上,產量占據新疆石材產品的半壁江山,品質也 超過許多內地石材大省,產品暢銷全國。2008年起,在對口支援奇臺縣的福建省福州市的大力支持下,當地政府趁熱打鐵,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集群化的要求,建設了喇嘛湖梁、芨芨湖、閩奇石材等五個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福建、上海、廣東、浙江等地的知名石材企業參與花崗石資源的開發生產。 截止到2012年底,入駐奇臺縣閩奇石材園區企業達八十多家,完成板材加工一千多萬平方米,直接拉動就業超兩萬人。
(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成立十余年來,發展迅速)
但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石材產業也是如此。2012年,受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影響,奇臺花崗石產業受制于高昂的運輸距離和運輸成本,不僅產量大幅下滑,不少企業也被迫停產。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當地政府多次赴企業實地調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本地石材產業面臨的問題,從產業發展定位、資源配置、市場營銷、行業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方面 以技術創新為突破,研發引進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改變單一的板材生產加工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提 高產品附加值,在環保節約中達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加強了當地石材產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在上海蘆潮港建設新疆石材倉儲營銷中心,并積極籌劃運輸專列和廣州、天津、成都、霍爾果斯等地的石材營銷倉儲中心。在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下, 全縣石材行業逐漸開始回暖,花崗石板材產量穩中有升。 截止“十二五”末,奇臺縣石材生產企業將超過百家,板材總產量達到2000萬平方米,總產值達到20多億元,石材產業大軍將超過2萬人。
(奇臺縣閩奇石材產業園一隅)
近年來,奇臺縣以 打造“百家企業、百億產值、十億稅收、十萬就業”的花崗巖石材產業循環綠色園區為目標,穩扎穩打,不僅組織起草了《奇臺卡拉麥里金花崗巖企業聯盟標準》,成為全疆第一個企業聯盟標準,還頻繁組團赴全國各地考察并舉辦石材產業招商推介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奇臺石材產業繼續快速增長。2018年,奇臺全年 完成板材產量1450萬平方米,產值17.4億元,同比增加30%。同一年,奇臺縣又全面啟動了新疆絲綢之路國際石材城的建設。相信未來,奇臺花崗石產業將更加輝煌。
來源:花崗石直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