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石材產業一直是永和鎮重要的支柱產業,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永和鎮不斷加大生態治理力度,陸續關閉石窟關停石材廠,退出曾經的支柱產業。對于過去經濟發展造成的“生態欠賬”,永和鎮計劃將巴厝、西坑兩個村約190畝的“山體窟窿”改造成“石窟公園”,打造晉江新的風景線。目前,項目建設相關手續報批已提上日程。
在永和鎮巴厝村黨群服務中心南側,穿過狹窄的密林小道,透過護欄放眼望去,過去采石遺留下的廢棄石窟荒廢在此。大大小小的石窟深淺不一,淺則二三十米,深則上百米。這些石窟雖雜草叢生,但也掩蓋不了風景秀麗。
永和鎮巴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林文川:這個石窟公園總共占地面積是160多畝,總投資是2000多萬元 分6期,現在初步是完成了圖紙設計完了,現在報項目審批立項,目前就進行到這邊等政府批示下來 就可以進行招投標。
據介紹,巴厝石窟公園將命名為“巴厝礦坑秘境公園”,以礦坑生態修復、采石文化、當地人文為設計主旨,結合礦坑獨特景致,規劃5個功能區及16個景觀項目。
永和鎮巴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林文川:巴厝村以前這個礦山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展到現在,坑坑洼洼高高低低,很多現在從兩千零幾年政府開始不允許開展石礦關閉到現在,當然是會比較危險。
林文川表示,對村里的礦坑進行生態修復,就是要把“生態欠債”變成“環境資產”,廢棄石窟打造成公園,帶來的將是環保及旅游產業雙收益。
永和鎮巴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林文川:礦山修復還有安全性先弄 還有一些配套設施先弄 然后慢慢我們第2期第3期發展到第6期整合起來 礦坑秘境公園就起來了。如果能建成公園,等于是變廢為寶 大家以后茶后飯余都可以來走一走散散步。
目前,巴厝村、西坑村的石窟公園設計方案均已完成,部分符合建設條件的區域,將先行啟動路網、綠化、水電及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項目建成,在晉江市自然資源局的支持和指導下,永和鎮將攜手巴厝村、西坑村積極對接,啟動報批相關手續,同時,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
資料來源:晉江市人民政府-晉江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