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發明創新,帶動我國石材業領跑世界
文 黃聿隨
中國是石材儲量和消費大國,大理石、花崗巖開采歷史悠久。上世紀七十年代,歐洲金剛石串珠繩鋸的問世,改變了傳統爆破“熱開采”方式,開啟了機械化“冷開采”時代。九十年代末,福建省古田縣圓盤鋸采石機的發明創造,是石材開采行業又一場大變革,這套設備技術,迅速在全國推廣普及,其技術水平超越歐洲,世界領先。發明這項技術專利的是古田縣鶴塘鎮的幾位能工巧匠。
眾拓集團湖北羅田采礦區
華隆石業有限公司羅田采礦區
九十年代鶴塘鎮壁頂礦區傳統開采情況
九十年代絕壁上開采的荒料由纜索車吊運
福建是石材開采與加工起步較早的省份,閩南石材開采,惠安石雕工藝,自古享有盛名。1991年,閩東古田縣花崗巖開采,隨著新加坡華聯石材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而啟動,鶴塘鎮石材開采和加工產業隨之興起。當初,人們只能挑選山上的“孤石”(俗稱零石)進行手工開采。孤石體積不大,“叉炮”和手工鉆孔“劈裂”即能完成,面對儲量巨大的礦床,束手無策,望而生畏。1995年,“南藤仔”礦山仿華聯公司“導爆索爆裂”法開采大荒料。此法要在礦床上間隔30厘米鉆6米深孔,兩個切割面與水平底面鉆孔完成后,裝填導爆索同時起爆。這套方法工期長,鉆孔、裝填技術含量高,過度起爆巖體震裂多,成材率低。之后,“火焰切割開采”興起,其原理是空壓機將柴油和壓縮空氣送入燃燒室,產生高溫高速火焰流,沖擊加熱巖石表面,使巖石破裂而切出凹槽。這種方法切割兩個垂直面后,再在底部水平沿“劈面”鉆直徑6-12厘米孔(大小根據體積而定),深度打到距切割面2米左右,裝填黑火藥爆裂。96年后,石材開采普遍采用這種工藝。這種方法雖然減少了兩個垂直面爆破,而“底炮”因裂隙和裝藥量等因素容易造成未脫離或過爆現象,其工期較長,成材率僅20%左右。火割期間打石工人需停歇待工,效率較低。上述幾種開采法在生產過程中,經常因鋼絲繩斷裂、火藥引爆等事故造成人員傷亡。
主要發明人之一余深推近照
余深推研發的中國第一臺單臂采石機
劉忠裕研發的銳霸牌雙臂采石機
陳財俤、黃聿章研發的采石機在鶴塘鎮麻坑礦區采石作業歷史照片
陳財俤研發組礦山板材鋸切機半成品
2003年,國家與福建省安監局領導現場觀看后給予充分肯定并重點推薦
余深推礦山采石機專利證書
花崗巖礦山傳統開采方式效率低,事故頻發。面對這個問題,1990年代末,古田縣鶴塘鎮能工巧匠萌生了機械開采的創新思路。
余深推是鶴塘鎮機械修理工,從事拖拉機維修、改造。1997年下半年,余深推在使用角磨機切割作業中受到啟發,產生了用圓盤鋸直接在礦山上切割石材的想法。從這天開始,他每日上礦山,了解開采環境,仔細觀察工人打石過程,回家再進行機器設計研發。鋸機如何轉動、升降、行走,精心揣摩,嘗試多種辦法。這時,從事桅桿吊制造的陳財俤也積極參與,共同研討,解決難題。1998年,第一臺以柴油機為動力的圓盤鋸采石機終于問世。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臺機器能否采石成功,余深推心中沒底。原先經濟來源主要靠維修拖拉機賺工錢度日,家庭人口多,開支大,積攢不了錢。這一年,余深推全身心投入新設備的研發,經濟上入不敷出,正為后期試驗資金發愁。正當一籌莫展之時,陳財俤正式入伙,為試驗提供了有力支持。他們在下樟洋選擇了一個礦區,準備安裝調試。試驗初期走了許多彎路,做了很多無用功。礦床地面人工打平,鋼軌固定與對接,牽引繩的設置,全憑“摸著石頭過河”。鋸機試驗費時費力,沒有效益。僅半年,礦山業主不讓繼續試驗,兩人虧損后散伙。
1999年,余深推與劉忠裕合作,承包礦山繼續試驗。在鋸切過程中,針對鋸機進刀慢這個問題,絞盡腦汁,多次改進試驗。后來,請教了在上海石材機械廠當技術骨干的老鄉,根據專業人士提出的建議,改變了線速度,提高了刀頭進刀深度,攻克了難題。同時,對變速箱進行鑄體精加工,改進了鋸機軸頭,礦床每層留頭從25厘米降至10厘米。鋸切深度也做了大膽的嘗試。圓盤鋸采石終于獲得成功。然而合同以“計量荒料”承包,開采礦床遇到大“礫巖”層,半年要虧損賠錢十多萬。不得已停止開采,并惹下一樁官司。
圓盤鋸試驗成功大大鼓舞了兩人的斗志。之后,余深推、劉忠裕承包多個礦山鋸切開采。這時,圓盤鋸采石機有人訂貨,兩人開始批量生產銷售。
陳財俤與余深推散伙后,開始與黃聿章合作,制造第一臺馬達動力鋸機,在溪尾洋承包礦山,架設電網進行試驗開采。這組研發人員除了對鋸機進行改進外,同時對礦山機器開采配套設備和安裝操作進行大膽嘗試。改大鐵軌為小鋼軌,重量減輕一半,每根鋼軌截取四米長,原先鐵軌打孔固定膨脹螺絲很費時,于是改成榫卯接頭,只需打孔、插栓、墊楔即可完成。機臺輪座改為可升降形式,礦床不用打平,即可直接開鋸生產。機架設置轉盤,可以轉軌并360度任意方向鋸切。這些改革節省了很多工序,大大提高了工效,成為圓盤鋸安裝生產普遍采用的模式。溪尾洋礦山機械開采獲得巨大成功,礦山當年收益上百萬,創本鎮礦山歷年收益最高記錄。
2000年,圓盤鋸采石機及其技術在鶴塘鎮全面鋪開,一些在外投資采礦的鶴塘人將此技術設備帶到省外。研發人員對礦山機械開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處理,不斷改革。第三年,余深推又有重大創新,改單臂為雙臂,兩鋸片同時鋸切,機臺穩定性更好,效率提高一倍。鶴塘巧匠通過不斷創新改革,形成了一整套圓盤鋸采石機設備和生產操作標準。
2001年10月,余深推、劉忠裕申請礦山采石機發明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通過;2004年6月,余深推分別申請單片(單臂)和雙片(雙臂)采石機發明專利,于2006年6月授權批準。
黃傳柳研發組對鋸機立柱與軸頭進行改革,2002年1月申請“橋式基巖開采機”專利并獲得通過。第二年,再研發“多層空心圓柱成形機” ,并獲得專利證書。
眾拓集團湖北麻城芝麻白礦區開采情況
華隆石業有限公司羅田礦區
底部鉆孔劈裂作業(眾拓集團供圖)
多軌道圓盤鋸采石機作業(眾拓集團供圖)
眾拓集團江西芝麻黑礦區
圓盤鋸采石技術得到縣、市和省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縣、市電視臺對這項發明也多次進行過報道。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領導現場觀看生產操作后大為贊賞。這套開采設備被定為“國家安全生產重點推廣技術項目”、“福建省安全生產監督局推薦產品”,并迅速在全國推廣。
今天,國內石材礦山普遍采用圓盤鋸開采技術。主要開采方式有兩種:圓盤鋸+底部鑿巖劈裂聯合開采;其次為圓盤鋸+底部串珠繩鋸鋸切開采。與傳統開采方式相比,圓盤鋸采石機有幾個重大突破:
一 節省資源,出材率最大化。傳統的爆破熱開采方式出材率僅20%左右,圓盤鋸開采出材率可達到80%以上,其中的損耗基本上都是礦體天然裂隙與礫巖帶所產生的廢石,出材率達到最大化,節省了礦產資源,提高了效益。石材是不可再生資源,這項發明創新對于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
二 礦山生產安全得到保障。傳統開采法因炸藥、吊裝設備、開采環境等因素,經常引發事故。圓盤鋸設備開采技術,淘汰了黑火藥、桅桿吊,礦床大平臺環境為機械化作業提供了安全保障。鑒于此,省安監局、省礦山設計院和國家安監局等領導、專家高度評價與肯定,成為重點推廣新型機械采石設備和技術。
三 規模化、機械化大平臺生產。圓盤鋸采石設備與技術,為中大型礦山大平臺、多臺階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裝載機、運輸車等機械在寬大的平臺上大顯身手,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二十多年來,這項技術帶動石材產業突飛猛進,其石材開采設備與技術,在全國各省推廣普及,并進入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安哥拉等國。
四 設備先進,容易操作。1978年,意大利金剛石串珠繩鋸問世。圓盤鋸采石機與之相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簡便等優點。這項設備與技術已經超越歐洲,世界領先。
在采訪過程中,幾位發明人感慨創新之路行之艱難。他們憑著一股“傻勁”,刻苦攻關,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終獲成功。這種執著和闖勁激勵著古田石材人。今天,圓盤鋸采石機設備和技術已經在全國推廣普及,帶動全國石材行業突飛猛進。如今,古田石材人足跡遍布全國,走向世界。他們繼續以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精神,腳踏“石”地,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