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石價格差距明顯
微晶石產品因其貴族特征、高端定位,在業內屬于“貴族級別”,從2000年行業第一塊微晶石誕生開始算起,微晶石已經歷經13年的市場考驗,卻依然“高價不跌”。
實際上,在微晶石走紅行業之初,價格之所以一直居高不下,是因為微晶石技術開發費用高、生產難度大和生產成本高企等方面的原因,如嘉俊、博德等企業一塊800×800(mm)的微晶石產品賣價多在千元以上,更有的產品高達三千元一塊。
雖然微晶石價格昂貴,但是卻不愁賣不出去,終端持續走火。鷹牌陶瓷率先在行業推出一次燒微晶石———“晶聚合”,因其全面提升了微晶石的性能指標,率先解決行業難題,除了顛覆了傳統微晶石不耐磨,硬度低的難題,并在光澤度、表現力、抗污能力上都有了全面的提升,該產品上市僅一月,各地的訂單就超過一億元,讓企業賺得盆滿缽滿。
正是因為前期開發微晶石的企業在市場上嘗到了甜頭,發展十分迅速,也讓更多的企業涉入到微晶石的發展領域。除了一些大型陶企推出微晶石產品類別,歐洲之星、歐瑪尼、艾莉緹等專業微晶品牌也開始在行業中出現,并且發展走勢喜人。專業微晶品牌的出現,一方面加速了微晶石在生產研發技術上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微晶石在終端市場的推廣。
越來越多的企業涉及微晶石領域,對于行業而言,不但提高了企業對于產品研發的熱情,延長了產品流通的周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而言,能作為一種生活品味提升的指引,能提高生活素質,其帶來的價值也就不能僅僅用價格來衡量了。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微晶石的技術愈加成熟,微晶石的門檻越來越低,一些私拋廠也能生產微晶石。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品牌以超低價去吸引消費者,價格戰也就不可避免的拉開,微晶石也開始進入“性價比”時代。
目前,一塊800×800(mm)的微晶石產品在終端的價格區間被拉得很大,高的超過千元,低的只有百余元,這也讓微晶石產品從以前的高端產品,成為了大眾消費者能購買得起的普通產品。行業有專家認為,從行業的發展來說,價格區間差距太大,這說明微晶石產品在行業中的發展并不規范,各企業的生產成本差距較大,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微晶石產品的品質。
實際上,在市面上的微晶石產品在品質上確實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行業評論家韓復興認為,由于熔塊燒結復合過程容易出現溶洞、針孔、變形以及裝飾上的缺陷,所以微晶石會出現生產缺陷和后期使用缺陷,尤其是在后期,容易出現變形,剝離等致命缺陷。即使是原料、工藝成熟的企業,產品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而原料和工藝不過關,生產環節偷工減料的產品質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