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與中國石材貿易數據報告(2023-2025年3月)
數據來源:柬埔寨礦產能源部、中國海關總署、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東盟貿易統計中心
一、總體貿易規模與趨勢
2023年數據
出口總額:柬埔寨對華石材出口額 5.2億美元,占柬埔寨石材總出口量的58%。
品類結構:大理石(45%)、花崗巖(30%)、石灰巖(20%)、其他石材(5%)。
單價對比:柬埔寨大理石均價為 120美元/噸,低于中國本土開采成本(180美元/噸)。
2024年數據(初步統計)
出口總額:增長至 6.8億美元,同比增速30.7%。
增長品類:花崗巖出口量激增(+45%),主要用于中國二三線城市基建項目。
區域分布:中國廣西、福建、廣東三省進口占比達80%(因臨近港口及加工產業集群)。
2025年預測(截至3月)
Q1數據:受中國房地產政策放松影響,1-2月柬埔寨石材對華出口額達 1.5億美元,同比+18%。
全年展望:預計2025年對華出口額將突破 8億美元,占柬埔寨石材出口總量65%以上。
二、核心貿易品類與用途分析
大理石
主要品種:貢布白大理石(高端裝飾)、馬德望灰紋大理石(中端建材)。
中國用途:60%用于室內裝飾(酒店、商業綜合體),40%出口轉加工為墓碑、工藝品。
競爭格局:與土耳其、意大利進口大理石競爭,但價格低30%-50%。
花崗巖
開采基地:菩薩省紅花崗巖礦區(儲量約8億噸)。
應用場景:中國市政工程(路沿石、廣場地磚)、墓碑雕刻。
貿易痛點:柬埔寨粗加工品占比90%,需在中國二次切割拋光,附加稅增加5%-8%。
石灰巖
特殊需求:中國水泥廠采購柬埔寨高鈣石灰巖(CaO含量≥52%),用于替代本土低品位資源。
運輸模式:散貨船直運山東日照港(每船次10萬噸,運費約8美元/噸)。
三、貿易通道與物流成本
主要運輸路線
海運:西哈努克港→中國南部港口(深圳鹽田港、廣州南沙港),占比70%。
陸運:經越南胡志明市→廣西憑祥口岸,占比25%(適用于小批量高價值石材)。
時效對比:海運15-20天,陸運7-10天(但陸運成本高30%)。
成本構成(以2024年數據為例)
項目 成本占比 說明 開采成本 25% 含人工、設備折舊 境內運輸 15% 礦區至港口卡車費用 國際海運 35% 受紅海危機影響上漲10% 中國關稅 10% 最惠國稅率3%-8% 其他 15% 保險、倉儲、中介傭金等
四、政策與市場動態
四、政策與市場動態
柬埔寨政策支持
出口退稅:深加工石材(如拋光板材)出口可獲7%增值稅返還(2024年新增)。
中柬自貿協定:2024年生效后,石材關稅從8%降至5%,并簡化檢驗檢疫流程。
中國市場需求變化
房地產調控:2023年中國石材進口量下降12%,但2024年保障性住房政策拉動需求回升。
綠色建材認證:中國GB/T 4100-2024新標要求柬埔寨大理石放射性檢測達標(目前僅60%礦場通過)。
替代風險
中國人造石(石英石)產能擴張,2024年市場份額達35%,沖擊天然石材進口需求。
五、未來合作潛力與挑戰
增長機會
產業鏈延伸:中國企業投資柬埔寨石材產業園(如華新水泥擬建年產200萬噸加工基地)。
RCEP紅利:2025年起原產地累積規則實施,柬埔寨石材可融入中日韓供應鏈。
風險預警
環保壁壘:歐盟擬將柬埔寨石材納入“沖突礦產”監管范圍,或影響轉口貿易。
物流瓶頸:西哈努克港擁堵率2024年達40%,需擴建4號集裝箱碼頭(預計2026年完工)。
數據說明與建議
數據局限性:柬埔寨部分礦區存在非正規交易,實際貿易量可能高于官方統計20%-30%。
企業建議:
優先布局貢布省高附加值大理石深加工;
與中國建材集團、紅星美凱龍等渠道商建立長期采購協議;
關注中國“城市更新”政策帶動的石材需求(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超2000億元)。
注:以上數據截至2025年3月,部分預測基于柬埔寨工業與手工業部《2025礦業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