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湟源縣和平鄉依托豐富的石材資源、依靠石材加工的手藝,培育了多種類型的石料加工能手隊伍,使和平鄉蒙古道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石材加工村”,村民們“點石成金”走上致富路,“鑿”石頭“鑿”出了新生活。
為了保護、延續、發展這門產業,湟源縣政府積極引導扶持,加強對這一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為蒙古道村修建了廠房,購置了全自動切割機等先進設備,使“石匠村”完成了手工作坊式生產向集聚式生產的轉變,促進龍頭企業快速成長,推動了全鄉石材產業穩步高效發展,形成了以分散經營和加工區規模經營相結合的致富產業,帶動群眾走上了靠石頭致富的路子。所產石材產品近銷省內的西寧市區、海南、海西、玉樹、果洛,遠銷到甘肅、四川等地。目前,全鄉專門從事石材加工規模較大的有4家,年收入達60萬元,規模較小的有9家,年收入達6萬元左右,從事石材加工業的人員近300人。
來源:青海新聞網
為了保護、延續、發展這門產業,湟源縣政府積極引導扶持,加強對這一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為蒙古道村修建了廠房,購置了全自動切割機等先進設備,使“石匠村”完成了手工作坊式生產向集聚式生產的轉變,促進龍頭企業快速成長,推動了全鄉石材產業穩步高效發展,形成了以分散經營和加工區規模經營相結合的致富產業,帶動群眾走上了靠石頭致富的路子。所產石材產品近銷省內的西寧市區、海南、海西、玉樹、果洛,遠銷到甘肅、四川等地。目前,全鄉專門從事石材加工規模較大的有4家,年收入達60萬元,規模較小的有9家,年收入達6萬元左右,從事石材加工業的人員近300人。
來源:青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