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荒料石,加工后再出口,這個在泉州石材業盛行多年的運作模式,如今遇到困難。由于近年來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訂單下滑,石材外貿進入微利時代。有些企業的利潤僅剩3%,外貿市場嚴峻異常。
然而,在南安水頭,無論是沿街工廠倉庫還是公用倉庫都存放著不少荒料石,有些荒料石甚至堆到了路邊。知情人士透露,為了取得不可再生的境外礦產資源,泉州石企紛紛與境外礦主簽下包礦協議,不論開采出多少荒料石,統統買回國加工出口。但由于近年來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訂單下滑,石企手中掌握的大量原材料成了燙手山芋,堆積在倉庫,這種情況又加劇了同行價格競爭。因此石材和鞋服等其他行業一樣也出現了庫存。依據行業機構的初步測算,庫存量的安全比例最多不能超過年銷售額的30%,也就是說若企業每年的銷售額有1億元,那么就只能容忍價值3000萬元的荒料石庫存。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庫存量超過了安全比例的大有人在。
深度剖析水頭石材行業現狀
面對荒料大量庫存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很多進口石材商是被國外礦山‘綁架’的。前兩年受到國際資源緊缺的影響,國外產礦區加大了對石材開采的保護力度,逐步限制或禁止石材礦山的開發。因此,泉州不少企業開始與境外的礦主合作包礦,但是包礦的方式大多采取包銷的辦法,即礦主只管開礦,并且依據國際市場變化上浮價格,而企業無論市場好壞都必須向其購買石材原料。經濟好的時候這個模式沒有任何問題,可是經濟一旦下行,企業就會“吃撐著”,這是造成目前進口荒料石量價齊漲的最重要原因。當然,也有些荒料石庫存是企業有意囤貨造成的。”
外國人變少了
南安水頭石材加工業的發展,也讓外國石材買手漸漸習慣來泉州尋求合作伙伴,以前南安街頭經常會看到“市井十洲人”,如今這樣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以前在南安街頭隨處可以看到不少外國人,如今數量少了。”南安人洪先生說。
“如今來訪的國外客人數量比以前要少一些了。”英良石材的董事長劉良坦言,以前每周要接待好幾批外國客人,幾乎每天都會有客人來,有時一天還會來好幾批。如今他們一周一般只會接待一兩批外國客人,不過這并不是突然減少的,而是逐年遞減的。
為何國際買家的意愿下降呢?康利石材集團南安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關鍵原因還是成本上漲,使國內的石材加工產品喪失了價格優勢。“今年上半年康利南安的出口額度下降了60%。”該負責人說,與此相對應的是他們的外貿成本也上漲了60%,比如出口一個柜子,原本需要的各項包裝費用為350元,如今卻提高到550元左右,再加上繼續上漲的拖車運輸費用,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況且荒料石本身的進口價格也逐年上漲。“其實去年全年我們的外貿交易量就已經下降了40%,特別是原本銷量較大的北美市場,份額萎縮較為明顯。”康利石材相關負責人說。
“國內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初加工為主,沒有品牌,沒有話語權,再加上不少產礦國家近年也大力發展石材的加工生產。出于對成本及運輸費用的考慮,很多國際買家開始轉為直接從礦產國購買加工后的石材產品。”上述負責人說,再加上人民幣的匯率波動較大,更加影響了國際買家的意愿。
然而,在南安水頭,無論是沿街工廠倉庫還是公用倉庫都存放著不少荒料石,有些荒料石甚至堆到了路邊。知情人士透露,為了取得不可再生的境外礦產資源,泉州石企紛紛與境外礦主簽下包礦協議,不論開采出多少荒料石,統統買回國加工出口。但由于近年來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訂單下滑,石企手中掌握的大量原材料成了燙手山芋,堆積在倉庫,這種情況又加劇了同行價格競爭。因此石材和鞋服等其他行業一樣也出現了庫存。依據行業機構的初步測算,庫存量的安全比例最多不能超過年銷售額的30%,也就是說若企業每年的銷售額有1億元,那么就只能容忍價值3000萬元的荒料石庫存。而從現實情況來看,庫存量超過了安全比例的大有人在。
深度剖析水頭石材行業現狀
面對荒料大量庫存問題,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很多進口石材商是被國外礦山‘綁架’的。前兩年受到國際資源緊缺的影響,國外產礦區加大了對石材開采的保護力度,逐步限制或禁止石材礦山的開發。因此,泉州不少企業開始與境外的礦主合作包礦,但是包礦的方式大多采取包銷的辦法,即礦主只管開礦,并且依據國際市場變化上浮價格,而企業無論市場好壞都必須向其購買石材原料。經濟好的時候這個模式沒有任何問題,可是經濟一旦下行,企業就會“吃撐著”,這是造成目前進口荒料石量價齊漲的最重要原因。當然,也有些荒料石庫存是企業有意囤貨造成的。”
外國人變少了
南安水頭石材加工業的發展,也讓外國石材買手漸漸習慣來泉州尋求合作伙伴,以前南安街頭經常會看到“市井十洲人”,如今這樣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以前在南安街頭隨處可以看到不少外國人,如今數量少了。”南安人洪先生說。
“如今來訪的國外客人數量比以前要少一些了。”英良石材的董事長劉良坦言,以前每周要接待好幾批外國客人,幾乎每天都會有客人來,有時一天還會來好幾批。如今他們一周一般只會接待一兩批外國客人,不過這并不是突然減少的,而是逐年遞減的。
為何國際買家的意愿下降呢?康利石材集團南安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關鍵原因還是成本上漲,使國內的石材加工產品喪失了價格優勢。“今年上半年康利南安的出口額度下降了60%。”該負責人說,與此相對應的是他們的外貿成本也上漲了60%,比如出口一個柜子,原本需要的各項包裝費用為350元,如今卻提高到550元左右,再加上繼續上漲的拖車運輸費用,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況且荒料石本身的進口價格也逐年上漲。“其實去年全年我們的外貿交易量就已經下降了40%,特別是原本銷量較大的北美市場,份額萎縮較為明顯。”康利石材相關負責人說。
“國內的出口產品主要以初加工為主,沒有品牌,沒有話語權,再加上不少產礦國家近年也大力發展石材的加工生產。出于對成本及運輸費用的考慮,很多國際買家開始轉為直接從礦產國購買加工后的石材產品。”上述負責人說,再加上人民幣的匯率波動較大,更加影響了國際買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