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作為人類建筑史上一種古老的建筑材料, 已經有了漫長的應用歷史??v觀古今中外,但凡優秀的世界建筑,大多都有石材的應用,如意大利比薩斜塔、古羅馬斗獸場、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中國長城、明清故宮、北京人民大會堂等都大量使用了石材。雖然人類對石材的應用由來已久,但世界石材行業從上世紀初才真正開始發展, 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筑業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裝飾石材需求量也逐漸提高,至2006年,世界對裝飾石材的年需求量以2cm厚標準成品計算,約為12億m2,總用量已超過4000萬m3,加上建筑石材與異型材,世界石材的年消耗量將近7.5億m3,質量接近15億t。中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印度在這些石材生產中排在前列。
1 裝飾石材在國內的應用情況
在國內,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石材行業飛速發展,由20年前的世界排名第27位,一躍成為世界第1位。而這一切都和我國的市場需求密切相關。北京奧運會工程建設、上海世博會工程建設都使用了大量的裝飾石材。據專家測算,北京奧運場館及城市建設之中石材生產使用及相關費用超過了300億元;世博會申辦成功的當年, 根據上海石材流通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石材工程消耗量超過2000萬m2,合計價值約60億元。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 根據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資料,1979年至今中國建造的房屋面積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來建造房屋面積的總和。僅以北京為例,現在每年開復工房屋面積約有3.5億m2,相當于整個歐洲五年的開復工房屋面積。不僅如此,權威專家推斷,中國房屋的建設增長可能還將持續15-20年, 而房屋的裝飾裝修的增長則會持續一段更長的時間。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穩步推進,西北地區將有6大機場、相關賓館及商業配套設施建設,這些都對石材構成強力需求。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裝飾裝修業產值占國家全部GDP的15%左右,由此可見,石材行業消費市場在中國具有廣闊的前景。
2 裝飾石材應用存在的問題
在強力需求帶動下, 中國石材工業以驕人的業績引起國際同行的注目,讓世界刮目相看。但從近年發展的情況看,我國石材行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企業數量多,產量高,但是質量差、效率低、效益差,整體表現為大而不強。我國石材企業多數是以鄉鎮經濟、個體作坊為基礎,規模較小、前店后廠式的石材企業在整個行業中占有較大比重;加上我國石材行業整體規范性差,對人才、技術、資金的需要程度相對較低,因此整個石材行業呈現“小、土、散、亂”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國石材工業的發展一直遵循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增長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主要是解決石材量的矛盾。在市場的強勁拉動下,簡單的鋸、磨、切等落后傳統生產模式不斷擴張,導致產業結構層次低、產品深加工程度低、質量差、消耗高、效率低、集約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低。
二是石材業粗放型的發展破壞社會生態環境, 嚴重影響我國石材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企業缺乏有效的規劃與管理,造成礦山無序開采,在破壞森林植被的同時,加工石材產生的粉塵、廢水(灰泥)和噪聲,加劇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如果按照我國年開采650萬m3石材原料、成材率以較高的30%計算, 將產生70%的廢石, 即每年我國石材礦山將產生約450 萬m3 的開采廢石, 另外還有因石材加工時產生的較為嚴重的噪聲污染和水污染等。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石材產量在現有基礎上還將持續增加, 對我國環境造成的污染將更加嚴重。
三是石材行業整體規范性差,濫采亂挖現象嚴重,石材資源開采過度。中國的石材資源儲量是世界第一,但石材原料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至今我國已發現和利用的石材品種為1492種,其中花崗石為829種,大理石為663種。我國已經探明的花崗石資源地質儲量約360887 m3,大理石資源地質儲量約39792 m3。2004 年全國花崗石荒料開采量約500萬m3,大理石荒料開采量約100萬m3。由于各種開采、加工企業無節制的濫采亂挖,破壞性甚至毀滅性地掠奪石材資源,導致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石材被大量浪費, 目前我國部分優秀的石材資源已經瀕臨枯竭。由此可見我國石材資源消耗十分驚人。
近年來, 我國石材市場在國際石材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目前的趨勢,世界石材的生產與貿易中心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從歐洲轉移到我國, 這無疑會給我國石材行業贏得廣闊的商機,但與此同時,石材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直接導致我國石材行業發展遇到瓶頸,給行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潛在風險。如果不加快改變目前的現狀,還按傳統模式發展石材行業,我國石材行業的發展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國家“十二五”規劃已對企業及節能減排提出明確目標, 故我國石材產業必須按照“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使用模式來發展,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使我國石材行業走出一條經濟與資源、環境、人口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1 裝飾石材在國內的應用情況
在國內,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石材行業飛速發展,由20年前的世界排名第27位,一躍成為世界第1位。而這一切都和我國的市場需求密切相關。北京奧運會工程建設、上海世博會工程建設都使用了大量的裝飾石材。據專家測算,北京奧運場館及城市建設之中石材生產使用及相關費用超過了300億元;世博會申辦成功的當年, 根據上海石材流通行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石材工程消耗量超過2000萬m2,合計價值約60億元。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 根據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統計資料,1979年至今中國建造的房屋面積大約是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來建造房屋面積的總和。僅以北京為例,現在每年開復工房屋面積約有3.5億m2,相當于整個歐洲五年的開復工房屋面積。不僅如此,權威專家推斷,中國房屋的建設增長可能還將持續15-20年, 而房屋的裝飾裝修的增長則會持續一段更長的時間。隨著西部大開發的穩步推進,西北地區將有6大機場、相關賓館及商業配套設施建設,這些都對石材構成強力需求。據相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我國裝飾裝修業產值占國家全部GDP的15%左右,由此可見,石材行業消費市場在中國具有廣闊的前景。
2 裝飾石材應用存在的問題
在強力需求帶動下, 中國石材工業以驕人的業績引起國際同行的注目,讓世界刮目相看。但從近年發展的情況看,我國石材行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企業數量多,產量高,但是質量差、效率低、效益差,整體表現為大而不強。我國石材企業多數是以鄉鎮經濟、個體作坊為基礎,規模較小、前店后廠式的石材企業在整個行業中占有較大比重;加上我國石材行業整體規范性差,對人才、技術、資金的需要程度相對較低,因此整個石材行業呈現“小、土、散、亂”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國石材工業的發展一直遵循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即“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式直線增長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主要是解決石材量的矛盾。在市場的強勁拉動下,簡單的鋸、磨、切等落后傳統生產模式不斷擴張,導致產業結構層次低、產品深加工程度低、質量差、消耗高、效率低、集約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低。
二是石材業粗放型的發展破壞社會生態環境, 嚴重影響我國石材產品的可持續發展。由于企業缺乏有效的規劃與管理,造成礦山無序開采,在破壞森林植被的同時,加工石材產生的粉塵、廢水(灰泥)和噪聲,加劇了自然生態環境惡化。如果按照我國年開采650萬m3石材原料、成材率以較高的30%計算, 將產生70%的廢石, 即每年我國石材礦山將產生約450 萬m3 的開采廢石, 另外還有因石材加工時產生的較為嚴重的噪聲污染和水污染等。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石材產量在現有基礎上還將持續增加, 對我國環境造成的污染將更加嚴重。
三是石材行業整體規范性差,濫采亂挖現象嚴重,石材資源開采過度。中國的石材資源儲量是世界第一,但石材原料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至今我國已發現和利用的石材品種為1492種,其中花崗石為829種,大理石為663種。我國已經探明的花崗石資源地質儲量約360887 m3,大理石資源地質儲量約39792 m3。2004 年全國花崗石荒料開采量約500萬m3,大理石荒料開采量約100萬m3。由于各種開采、加工企業無節制的濫采亂挖,破壞性甚至毀滅性地掠奪石材資源,導致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的石材被大量浪費, 目前我國部分優秀的石材資源已經瀕臨枯竭。由此可見我國石材資源消耗十分驚人。
近年來, 我國石材市場在國際石材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根據目前的趨勢,世界石材的生產與貿易中心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從歐洲轉移到我國, 這無疑會給我國石材行業贏得廣闊的商機,但與此同時,石材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直接導致我國石材行業發展遇到瓶頸,給行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潛在風險。如果不加快改變目前的現狀,還按傳統模式發展石材行業,我國石材行業的發展必將受到嚴重影響。國家“十二五”規劃已對企業及節能減排提出明確目標, 故我國石材產業必須按照“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使用模式來發展,才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使我國石材行業走出一條經濟與資源、環境、人口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