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河石:為常見的礦物,產在火山巖中,它屬于長石礦物中的一種微斜長石。顏色有白到米黃、紅色,具有玻璃光澤,比較脆。它有一個綠色的變種叫天河石。微斜長石是長石組礦物的一個成員。有時被當作寶石的天河石,就是一種綠色的微斜長石。

14、普通角閃石:是分布很廣的造巖礦物之一。在火成巖中,尤以中性巖中最為常見,是其中的最主要暗色礦物。在區域變質作用中,普通角閃石也有大量產出。普通角閃石一般多出現于變質巖和火成巖中,是分布很廣的造巖礦物之一,含有大量普通角閃石的變質巖就叫做角閃巖。


15、托瑪琳:多產于花崗偉晶巖及氣成熱液礦床中。是火山爆發后形成的一種天然生化陶瓷,是一種寶貴的礦物資源。這些石頭有一種能吸引或排斥輕物體如灰塵或草屑的力量,因此,荷蘭人把他叫做吸灰石。一直到西元1768年,瑞典著名科學家林內斯發現了碧璽還具有壓電性和熱電性,這就是又叫電氣石名稱的由來。
16、玄武巖:屬基性火山。是地球洋殼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組成物質,也是地球陸殼和月球月陸的重要組成物質 玄武巖構造與其固結環境有關。陸上形成的玄武巖,常呈繩狀構造、塊狀構造和柱狀節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巖,常具枕狀構造。而氣孔構造、杏仁構造可能出現在各種玄武巖中。火山噴發出的巖漿冷卻后凝固而成的一種致密狀或泡沫狀結構的巖石。它在地質學的巖石分類中,屬于巖漿巖(也叫火成巖)。巖漿巖分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其
中侵入巖是地下巖漿在內力作用下侵入地殼上部,巖層冷卻凝固而形成巖石,它的礦物結晶顆粒較大,代表巖石有花崗巖。噴出巖是地下巖漿在內力作用下,沿地殼薄弱地帶噴出地表冷凝而形成巖石,它的礦物結晶顆粒細小,有的有流紋或氣孔構造,代表巖石就是玄武巖。
17、片麻巖:是一種變質巖,而且變質程度深,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主要由長石、石英、云母等組成,其中長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長石多于石英。如果石英多于長石,就叫做“片巖”而不再是片麻巖。在中國,片麻巖指礦物組成中長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其中長石大于25%的變質巖。片麻巖的原巖類型和形成條件比較復雜。 片麻巖一種變質巖。通常為中-高級變質作用的產物。具明 顯的片麻狀構造。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
19、花崗閃長巖:其特點是斜長石的含量多于鉀長石,一般是斜長石占長石總量的2/3左右,而暗色礦物則以角閃石為主,部分為黑云母。石英含量一般比花崗巖略少,是花崗巖向閃長巖過度的一種中酸性巖石。花崗閃長巖比花崗巖含較多的斜長石和暗色礦物(斜長石多于鉀長石,而花崗巖反之),所以巖石的顏色比花崗巖稍深一些,呈灰綠色或暗灰色。
20、煌斑巖為一種淺成巖,通常顏色較深,含有由暗色礦物組成的斑晶,在肉眼觀察時,其標本閃閃發光,因此而得名。其組成成分多為長石和與斑晶相同的暗色礦物,尤其是云母。煌斑巖是一類呈次火山或噴出產狀的火成巖。特殊的深色脈巖類巖石的總稱。其特點是全晶質,具有明顯的斑狀結構。暗色礦物含量很高,主要為黑云母、角閃石、輝石,其含量在斑晶或在基質中不少于30%,且自形程度良好。常見的淺色礦物有斜長石、正長石等,它們都局限在基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