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力量大
在眾多場合接受采訪時,孫文杰都很坦誠地說,所有的名譽都不只屬于我個人,因為個人與集體密不可分。我只有憑藉著中建總公司的整體實力,才能取得這些社會名譽,我只是“中建人”的一名代表。縱觀中建的發展歷程,應該說中建的發展和成功離不開誠信的企業文化、高品質的服務和產品以及一大批優秀的忠誠、團結協作的中建人。
永遠變革 無為而治
孫文杰說,企業家首先應該具備的素質就是“寧靜致遠”,在順利的時候,要多想想這可能是運氣;當失敗的時候,不要太沮喪。成功企業家的辭典里不應該有“失敗”這兩個字,他應該永遠是競爭型的,永遠想著發展,永遠想著變革。企業家的本事就在于如何把群眾的智慧集中起來,帶動起來,變成推動企業與事業發展的力量。在我看來,一位優秀的企家,開始可能比較嚴厲,用制度管人,這是在初級階段;到了中級階段,企業家應該多發揮一些人格魅力,使大家信服,這樣大家就會從被動變成主動;而在高級階段,企業家還是應該強調文化,使員工對企業文化習慣成自然,使公司的管理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在企業里,永遠不變的主題就是“變”。如果覺得自己在某個企業端上了鐵飯碗,那么不是你的感覺出了毛病,就是這個企業的運作出了毛病。
挑戰風險 未雨籌謀
2001年,孫文杰擔任中建總公司總經理后,第一件事就是“零點行動”——總部全員下崗,全員實行競爭招聘。“全體起立搶椅子”的結果是,一些年齡偏大、能力較差的局長退了下來,一批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當上了執行經理,中建總公司總部人員從511人降至150人。
2005年,孫文杰在中建總公司又掀起了一場“消滅虧損運動”。孫認為國有企業絕不能用行政機關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來應對市場競爭,必須增強如履薄冰的危機感,切實提高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辦企業,企業不消滅虧損,虧損就會消滅企業。
孫英杰說,每一項改革措施的出臺,都充滿了風險。但是不敢挑戰風險,要企業家干什么?一個糟糕的企業家,整天忙于處理過去的事情;一個平庸的企業家,安于完成現在的任務;而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則應該善于運籌未來的發展戰略。未來的10年能否成功,誰也不知道期間會遇到多少風險,提前謀劃,就是要考驗你有沒有膽量去承擔。
凌云壯志 運籌未來
在孫英杰擔任中建總經理短短幾年間,中建實現了從規模型向效益型的轉變,實現了從外交布局向商業布局的轉變。實現了從參與國際建筑承包競爭到經營具有國際競爭力建筑企業集團的轉變。
現在孫英杰又給中建謀劃了一個更廣闊的藍圖。提出提出“把中建總公司建設成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2010年前全球經營跨入世界500強,海外經營跨入國際著名承包商前10強”的發展戰略目標。到2010年,中建總公司的發展目標是合同額2600億元,營業收入2000億元,利潤總額60億元;海外經營合同額65億美元,營業收入65億美元,利潤總額4億美元,爭取占預測全球建筑市場總量的5‰,海外營業收入占全國對外承包收入比重的15%,海外資產占總資產比例達到30%,駐外機構的海外雇員占30%以上。到那時,中建將圓滿實現中建總公司“一最兩跨”的發展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