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兩次考評中,蟬聯一等獎,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一路領先。純工商稅收收入從8.63億元,11.36億元,11.66億元,攀升到今年的14.1億元,實現連續四年高增長,經濟總量在質變的基礎上實現了量的快速膨脹。

這就是水頭。
一個素有泉州南大門之稱的閩南著名僑鄉和經濟重鎮,如今朝著泉州新一輪規劃中的南翼新城中心城鎮邁進。
水頭鎮黨委書記王端峰介紹,三年多來,水頭鎮以被確定為省級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為契機,以打造“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宜居城市綜合體為目標,圍繞小城鎮八大建設任務,以“產業提升、城建提速、民生提質”為主攻方向,以創新轉型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體制改革為保障,扎實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
立足轉型升級 做大石材總部經濟
水頭以“石”博天下,是中國石材的一面旗幟。
如今,全國石材知名企業環球石材、高時石材、康利石材均已入駐水頭,加上萬隆股份、東升股份、華輝股份、溪石集團、東星石材等本地企業的迅猛發展,這里擁有中國僅有的2枚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石材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擁有福建省名牌產品22件、著名商標17枚,25家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
然而,隨著龍頭企業紛紛外出投資,國內其他石材板塊迅速崛起,水頭作為中國石材頭把交椅的地位受到挑戰。隨著內外部環境的劇變,水頭石材產業也已步入轉型升級重要關口。
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南安提出打造國際石材之都,將著力打造一大區域名片,重點實施石材產業發展集群化、空間規劃差異化、產城互動一體化、產業增長生態化和石材企業集團化等“五化帶動”舉措,打造三大產業平臺,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國際石材加工制造基地、全球石材貿易展示中心和世界石材專業服務高地。
新的發展,催生水頭新的使命。水頭鎮鎮長潘自力表示,南安圍繞打造國際石材之都的目標,把產業鏈條向上下游延伸,水頭將定位為石材交易、研發設計、物流、價格發布等于一體的總部基地。
在水頭,一場轉型升級大變革全面鋪開。支持企業組建大集團、做強大產業、打造大品牌、建立大聯盟;實現變廢為寶,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建筑裝飾石材加工向裝飾一體化等產業延伸;從分散走向相對集中,政企攜手,匯聚成一股股創新轉型的合力。
且看,英良“印象五號”產業綜合體奠基動土,這個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占地178畝的項目,融交易、展示、研發、設計、辦公、酒店、商住等多功能于一體,將成為水頭鎮石材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創意的研發集中展示基地。不久的將來,這里又將涌現出一個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此外,水頭還建有中小企業運營中心,現已入駐企業22家;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海聯創業園,已經有19棟總部大樓完成封頂。大力發展石材產業總部經濟,將是水頭未來石材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據悉,南安市符合總部認定條件的石材企業有13家,其中水頭占9家。水頭鎮將立足石材產業優勢,逐步完善商業、信息、金融、物流、法律、會計等服務鏈,至2015年有望新增10家國內外著名石材企業入駐總部經濟區,加快形成集倉儲、設計、展示、體驗為一體的石材總部經濟區。
水頭的成長,表明產業是城鎮的支撐,沒有產業的升級和壯大,小城鎮建設就成為“空中樓閣”。來自水頭鎮的消息,2013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40億元,比增14.9%,完成規模以上企業138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2億元,比增11.2%。

立足項目帶動
產城融合顯活力
產業聚集,人氣旺盛。
水頭不僅是經濟強鎮,還是人口大鎮。戶籍人口不到12萬人,常住人口數達到20多萬,急速膨脹的人口,對水頭現有城鎮功能提出挑戰。
破局,水頭鎮把一粒重要棋子投向南部,再造一個用地面積約7.23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城。計劃在3-5年時間,建設行政中心、中小企業營運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市政景觀大道、學校、醫院等一批設施,形成一個集工業、行政、辦公、文化、金融、醫療、娛樂、居住、商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產城融合生態城區,再造一個水頭新城區。并以此帶動舊區改造,造就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平臺。
濱海醫院、中小企業營運中心、水頭新中學等一個個大項目正在拔節生長。
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3萬多平方米,由民營企業投資數億的濱海三甲醫院正在加快推進,目前6層綜合辦公樓已封頂,進入內部裝修施工階段。建成之后,將為水頭新增800張床位。
中小企業營運中心一期20家企業總部,累計完成地上主體施工面積65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年底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二期2個項目,正在進行柱基施工。總投資近10億元的大型商貿中心和投資5億元的影視文化中心均已開工建設。
尤其讓人驚嘆的是,以五里橋為依托,“一軸貫東西,一環串八區”,五里橋文化公園內部環路串聯起“水國安瀾”、“鹿徑水云”、“鵠渚聽鸝”、“安平夕照”、“振萬園”、“香海浮珠”、“長虹碧波”、“綠野仙蹤”八個景點,猶如在安海灣畔繪就一幅山水國畫。這個項目投資約2.5億元,占地1050畝。整個公園由遺產保護體系、生態濕地體系、公共綠地體系構成,成為鎮區強大的綠肺,吸引遠近市民前來休閑。
三年時間,180多個涉及產業支撐、新城建設、三舊改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建設等領域的小城鎮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250億元,交織成一幅絢爛的圖景,把水頭繪就得更加壯美。
短短一千來個日夜,水頭鎮區建成區擴大至15平方公里,建設道路21條、總里程80多公里,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日產10萬噸自來水擴容工程、2個日處理120噸垃圾中轉站建成投入使用;組織實施“點線面”綠化工程和城市景觀整治,新增綠地80多萬平方米,完成3條舊街(路)整治。新老水頭人越來越發現,所生活的城鎮框架更大,功能更優,設施更全,環境更美。
立足全面改革 城鎮綜改求新作為
站在新的起點上,水頭鎮的黨政班子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開辟水頭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新局面,努力實現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的新突破。
據介紹,在水頭的發展思路中,主要是增強“三項功能”,加快“兩個步伐”。
首先要增強規劃引領功能,水頭將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化發展等涉及規劃編制與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進一步提升規劃,增強規劃對小城鎮建設的引領功能;要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狠抓落實。要增強項目帶動功能。進一步挖掘潛力,圍繞產業升級、城市建設、基礎設施、交通道路、民生社會事業等方面加大項目策劃、生成和對接,形成滾動發展機制。要增強產業支撐功能,今后進一步探索水頭產城互動發展的思路,加快產業的升級和壯大步伐,推進工貿新城建設進程。產業升級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國際化石材產業總部基地,按照“一個世界級加工貿易市場,一個世界級知名展會,一個行業性總部集中區,一批領軍企業,一所知名院校”的思路構建石材產業發展新格局,抓好產業深化、延伸,鞏固水頭在世界石材產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壯大的主要任務是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建設永泉山生態科技園和海聯創業園,帶動奎峰、蟠龍、大盈、濱海、福山等現有工業園區的二次創業,打造新的增長極。
同時,要加快職能轉變步伐。積極轉變職能,以營造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為主,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向高端提級,向技術、管理和資本要生產力。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增強社會發展活力。要加快體制改革步伐。全面組織實施《南安市水頭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加強鎮內設機構“七辦一所四中心一委員會”建設,打造“人員編制精干、管理扁平高效、運行機制靈活”的新型基層政府服務平臺。

這就是水頭。
一個素有泉州南大門之稱的閩南著名僑鄉和經濟重鎮,如今朝著泉州新一輪規劃中的南翼新城中心城鎮邁進。
水頭鎮黨委書記王端峰介紹,三年多來,水頭鎮以被確定為省級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為契機,以打造“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宜居城市綜合體為目標,圍繞小城鎮八大建設任務,以“產業提升、城建提速、民生提質”為主攻方向,以創新轉型為抓手,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體制改革為保障,扎實推進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
立足轉型升級 做大石材總部經濟
水頭以“石”博天下,是中國石材的一面旗幟。
如今,全國石材知名企業環球石材、高時石材、康利石材均已入駐水頭,加上萬隆股份、東升股份、華輝股份、溪石集團、東星石材等本地企業的迅猛發展,這里擁有中國僅有的2枚經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石材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擁有福建省名牌產品22件、著名商標17枚,25家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
然而,隨著龍頭企業紛紛外出投資,國內其他石材板塊迅速崛起,水頭作為中國石材頭把交椅的地位受到挑戰。隨著內外部環境的劇變,水頭石材產業也已步入轉型升級重要關口。
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南安提出打造國際石材之都,將著力打造一大區域名片,重點實施石材產業發展集群化、空間規劃差異化、產城互動一體化、產業增長生態化和石材企業集團化等“五化帶動”舉措,打造三大產業平臺,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特色的國際石材加工制造基地、全球石材貿易展示中心和世界石材專業服務高地。
新的發展,催生水頭新的使命。水頭鎮鎮長潘自力表示,南安圍繞打造國際石材之都的目標,把產業鏈條向上下游延伸,水頭將定位為石材交易、研發設計、物流、價格發布等于一體的總部基地。
在水頭,一場轉型升級大變革全面鋪開。支持企業組建大集團、做強大產業、打造大品牌、建立大聯盟;實現變廢為寶,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建筑裝飾石材加工向裝飾一體化等產業延伸;從分散走向相對集中,政企攜手,匯聚成一股股創新轉型的合力。
且看,英良“印象五號”產業綜合體奠基動土,這個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占地178畝的項目,融交易、展示、研發、設計、辦公、酒店、商住等多功能于一體,將成為水頭鎮石材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創意的研發集中展示基地。不久的將來,這里又將涌現出一個轉型升級的新亮點。
此外,水頭還建有中小企業運營中心,現已入駐企業22家;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海聯創業園,已經有19棟總部大樓完成封頂。大力發展石材產業總部經濟,將是水頭未來石材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據悉,南安市符合總部認定條件的石材企業有13家,其中水頭占9家。水頭鎮將立足石材產業優勢,逐步完善商業、信息、金融、物流、法律、會計等服務鏈,至2015年有望新增10家國內外著名石材企業入駐總部經濟區,加快形成集倉儲、設計、展示、體驗為一體的石材總部經濟區。
水頭的成長,表明產業是城鎮的支撐,沒有產業的升級和壯大,小城鎮建設就成為“空中樓閣”。來自水頭鎮的消息,2013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40億元,比增14.9%,完成規模以上企業138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2億元,比增11.2%。

立足項目帶動
產城融合顯活力
產業聚集,人氣旺盛。
水頭不僅是經濟強鎮,還是人口大鎮。戶籍人口不到12萬人,常住人口數達到20多萬,急速膨脹的人口,對水頭現有城鎮功能提出挑戰。
破局,水頭鎮把一粒重要棋子投向南部,再造一個用地面積約7.23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城。計劃在3-5年時間,建設行政中心、中小企業營運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市政景觀大道、學校、醫院等一批設施,形成一個集工業、行政、辦公、文化、金融、醫療、娛樂、居住、商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產城融合生態城區,再造一個水頭新城區。并以此帶動舊區改造,造就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平臺。
濱海醫院、中小企業營運中心、水頭新中學等一個個大項目正在拔節生長。
占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3萬多平方米,由民營企業投資數億的濱海三甲醫院正在加快推進,目前6層綜合辦公樓已封頂,進入內部裝修施工階段。建成之后,將為水頭新增800張床位。
中小企業營運中心一期20家企業總部,累計完成地上主體施工面積65萬平方米,預計今年年底可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二期2個項目,正在進行柱基施工。總投資近10億元的大型商貿中心和投資5億元的影視文化中心均已開工建設。
尤其讓人驚嘆的是,以五里橋為依托,“一軸貫東西,一環串八區”,五里橋文化公園內部環路串聯起“水國安瀾”、“鹿徑水云”、“鵠渚聽鸝”、“安平夕照”、“振萬園”、“香海浮珠”、“長虹碧波”、“綠野仙蹤”八個景點,猶如在安海灣畔繪就一幅山水國畫。這個項目投資約2.5億元,占地1050畝。整個公園由遺產保護體系、生態濕地體系、公共綠地體系構成,成為鎮區強大的綠肺,吸引遠近市民前來休閑。
三年時間,180多個涉及產業支撐、新城建設、三舊改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建設等領域的小城鎮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超250億元,交織成一幅絢爛的圖景,把水頭繪就得更加壯美。
短短一千來個日夜,水頭鎮區建成區擴大至15平方公里,建設道路21條、總里程80多公里,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日產10萬噸自來水擴容工程、2個日處理120噸垃圾中轉站建成投入使用;組織實施“點線面”綠化工程和城市景觀整治,新增綠地80多萬平方米,完成3條舊街(路)整治。新老水頭人越來越發現,所生活的城鎮框架更大,功能更優,設施更全,環境更美。
立足全面改革 城鎮綜改求新作為
站在新的起點上,水頭鎮的黨政班子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開辟水頭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新局面,努力實現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的新突破。
據介紹,在水頭的發展思路中,主要是增強“三項功能”,加快“兩個步伐”。
首先要增強規劃引領功能,水頭將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鎮化發展等涉及規劃編制與管理方面的政策要求,進一步提升規劃,增強規劃對小城鎮建設的引領功能;要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狠抓落實。要增強項目帶動功能。進一步挖掘潛力,圍繞產業升級、城市建設、基礎設施、交通道路、民生社會事業等方面加大項目策劃、生成和對接,形成滾動發展機制。要增強產業支撐功能,今后進一步探索水頭產城互動發展的思路,加快產業的升級和壯大步伐,推進工貿新城建設進程。產業升級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國際化石材產業總部基地,按照“一個世界級加工貿易市場,一個世界級知名展會,一個行業性總部集中區,一批領軍企業,一所知名院校”的思路構建石材產業發展新格局,抓好產業深化、延伸,鞏固水頭在世界石材產業發展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壯大的主要任務是培育新的增長點,加快建設永泉山生態科技園和海聯創業園,帶動奎峰、蟠龍、大盈、濱海、福山等現有工業園區的二次創業,打造新的增長極。
同時,要加快職能轉變步伐。積極轉變職能,以營造環境,提供優質服務為主,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向高端提級,向技術、管理和資本要生產力。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增強社會發展活力。要加快體制改革步伐。全面組織實施《南安市水頭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加強鎮內設機構“七辦一所四中心一委員會”建設,打造“人員編制精干、管理扁平高效、運行機制靈活”的新型基層政府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