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國遭遇歐盟反傾銷的現狀
(1)總體現狀
自從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成功入世以來,我國出口貿易迅速發展,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貿易大國。但從1979年歐盟的前身歐共體對我國出口的糖精提起首次反傾銷訴訟以來,許多國家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不斷伺機對我國出口商品實行反傾銷,反傾銷的范圍、幅度、頻率等得到不斷擴大和提高。
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前三季度,一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了88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59起反傾銷,9起反補貼,涉案資金規模高達10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9。4%和125%。早在2008年,中國就已連續14年成為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連續3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1]。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稱,以2009年的數據為基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反傾銷調查和打擊的最大對象。
(2)歐盟態度
歐盟是當今世界最發達的區域經濟集團,一直以來是我國對外貿易的區域主體市場之一和重要貿易伙伴(截止2009年1月,歐盟由原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一躍成為第一), 但同時也是對中國企業提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WTO成員之一。
歐盟長期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歧視性“類比國”方法認定產品的正常價值。雖然1998年以來,歐盟允許中國涉案企業申請“市場經濟待遇”,對符合條件者適用正常的反傾銷規則,但規則是他們定的,這并沒能有效地遏制歐盟帶有濃烈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反傾銷舉措,中國外貿企業甚至國家、人民還將繼續受此種反傾銷的迫害。以下為兩例。
繼美國總統奧巴馬2009年9月11日簽署對華輪胎特保案,決定在未來三年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后,歐盟也緊跟著于同月24日決定,對產自中國的無縫鋼管和鋁箔征收為期五年的正式反傾銷稅,稅率分別高達39。2%和30%[2]。從2006年10月份開始,歐盟就開始對中國和越南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過去的3年時間里,中國的皮鞋企業日子過得很艱難。中國輸往歐洲的皮面鞋產量已經降低了20%,造成了中國約兩萬名工人失去工作。如今,反傾銷關稅延長的“噩夢”很可能還將繼續。
(3)我國反應
面對接踵而來的反傾銷訴訟,國內包括政府、行業、企業都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對國際反傾銷法律的不了解、行業的不團結等導致應訴的積極性不高或是沒有能力應訴,使得提出反傾銷訴訟的國家很輕松地獲得勝訴,實現貿易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