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今年37歲的梁材生,是素有“石城”稱譽的云浮市人。雖然小學未畢業,但是他憑借堅韌的毅力,16歲便單獨拿下總工程款為20萬元的工程。
他的父親為其取名為“材生”,在農村里頭意為“財生”,是希望他今后能夠“生財”,致富。而梁材生卻沒有想到,自己“生財”的工具就是父親經營的生意——石材。
在梁材生的生命里,父親的一次決定竟改變了他整個人生的軌跡。但,這個軌跡的起點卻是在他12歲那年。
12歲跟隨父親“混”江湖
1989年8月,正值學校放暑假,梁材生與村里的伙伴從河里游泳回來,剛到家便撞見從外地歸來的父親。
兩父子在瓦房檐下的木凳上坐著,半晌沒話說。
自上學以來,梁材生在伙伴的“影響”下,一直無心向學。父親從學校得知情況后,擔心他在家里越呆得久,就越有機會學壞。
“你明天收拾好衣服,跟我到外地去。”父親一邊熄滅煙頭,一邊對他說。那時,梁材生還不清楚父親具體做什么工作,只知道他一年才回家兩三次。盡管不太情愿,但迫于父親的嚴厲,梁材生第二天便與父親搭上了去往順德的客運車。
為見客戶來回蹲守半個月
到達順德之后,梁材生與父親一塊起居在工地里。
天天看見父親捯飭石頭、石塊,梁材生這才知道父親的工作是專門從事大理石的切割和安裝。
因為閑不住,白天,梁材生便跟著父親這里跑跑,那里轉轉;晚上,在工地的簡易宿舍學認石材。
聽老鄉介紹,父親得知離工地3公里外有一條村里,有家富裕人家要裝修房子。
“不知人家裝修房子,要不要安裝大理石呢?”父親反復地揣摩。
次日,顧不上吃早飯,父親便把梁材生帶上,一塊到村子里一探究竟。
一番尋找,終于找到這戶人家。“兩層半,還有小院子……”父親一看是大房子,滿臉驚喜,他認定這戶人家裝修一定需要大理石。“因為,大理石才襯托得起這樣的大房子,用今天的話來說:才顯得 高大上 。”梁材生說。
一番打聽,原來此戶人家在外地工作,不經常在家,一個月才回來一兩次。
父子倆只好暫時返回工地。
在記好路線之后,父親吩咐梁材生每天去蹲點,一有消息就要速回相告。
每天,梁材生要步行大半個小時到蹲守的地方,這樣來來回回半個月過去了,終于守到這戶人家回來。
得知消息后,父親顧不上手中的活,便急忙跑到附近的小賣部買來一個麻包袋,還吩咐梁材生到工地上找“云石、封開石、陽江紅、廉江花、揭陽紅、麻石”六塊石材,每塊三十公分大小。
在與客戶談了近兩個小時之后,父親終于攬下了這個大工程。但要求卻非常嚴格:每兩塊大理石之間的縫線,不能放得進一根牙簽,特別是房子里面的旋轉扶梯。
梁材生不曉得這要求的高低,他只知道父親回去之后總是一臉嚴肅,埋頭抽煙。“后來,聽工友說,這樣的要求很考究工夫,房子里面凡是涉及大理石的都要精準測量,再按照尺寸切料,而且不能有誤差。”
在施工期間,梁材生當父親的幫手,30斤的石料背著來回跑……
三個月后,工程驗收合格,客戶提前付款。
在與父親共事期間,梁材生學會和領悟了“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
16歲獨自談成20萬元工程
就這樣,梁材生跟著父親走南闖北,放棄了學業,專心學做石材生意。
到梁材生16歲那年,父子倆已經在湖南耒陽、廣東河源以及韶關等地做過工程,分別為公安局、郵電局、旅游大樓等安裝大理石。
值得一提的是,梁材生收獲自己第一個工程的地方就在韶關翁源縣。
通過打聽,梁材生得知當地一所中學需要修建操場,要是能在操場的觀眾席上鋪大理石,那裝修的效果絕對好看。
為了讓自己有派頭,梁材生特地買來一套西裝,將自己打扮一番,騎著自行車去找學校相關負責人談。
要談成這個工程,需要通過校方三個負責人才行。“不敢讓人看見自己是騎自行車來的,每次去都要提前把自行車先藏好。”梁材生非常珍惜每一次機會,但凡與校方負責人談都會舉出曾經做過有代表性的工程,體現自己的實力和風格。
“我當時建議校方,將操場的觀眾席鋪大理石塊,這能突出立體感。既好看,造價又不貴。”交談中,梁材生總是站在校方的角度想問題,這讓校方主要負責人很滿意。加上梁材生承諾待工程驗收合格之后再收錢,校方排除了其他工程商將工程給了梁材生。
由于之前已經做過這種風格的工程,梁材生對學校的工程駕馭地非常好。工程驗收合格后,校方一次性向梁材生支付了20萬元的工程款,梁材生也為自己購買了一輛本田牌摩托車。
“經過這一次,父親對我的能力很是認可,逐漸讓我自己獨當一面,外出接工程來做。”
22歲收獲人生“第一桶金”
后來,為了繼續擴大生意規模,梁材生組建了自己的公司:昌達石材。那一年,他22歲。
1999年,東莞某些鎮街開始修建房地產,常年與房地產行業打交道的梁材生嗅到了這個商機,便卯足資金和隊伍,靜待出手時機。
同年,梁材生與自己的公司迎來了“東莞市黃江鎮康湖山莊”這個大工程,為了能拿到這個工程,梁材生傾盡全力,在價錢和工期上都作了很大的讓步。“拿到工程時,公司上下都顯得很沉重,材料要用上等的,做工也要做到極致。”梁材生把自己所有資源和實力都放在這個項目上,希望公司能在東莞一炮而紅。
“康湖山莊工程是我在東莞第一個項目,也是我入行以來最大的項目。工程量很龐大,包括山莊內的護老院、酒店、KTV、商場、醫院等等。”
當時,整個工程由數百個小項目組成,每一個小項目竣工,開發商都要請專人來驗收,一絲都不能馬虎。梁材生與自己的工程隊同吃同住在工地上,每個小項目都要做到極致。
因為開發商要求裝修效果要“高大上”,僅安裝大理石這一項,每平方米就達到了1300元人民幣,比當時每平方900多元人民幣的房價還要貴,這讓梁材生以及公司上下倍感壓力。
但,梁材生憑借多年的從業經驗以及做事態度,最終還是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梁材生也因此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3年,從朋友圈得知,樟木頭是一個地道的客家古鎮,當地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于是,梁材生舉家定居樟木頭,與此同時公司也盤下了鎮內部分樓盤的大理石安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