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泰近30家石材廠臨江而建 白水裹石粉遇雨沖下江
長泰枋洋徑侖村,近30家石材廠臨江而建
白水裹石粉 遇雨沖下江
【流域情況】長泰縣分布龍津溪、馬洋溪、坂里溪、高層溪等四大流域,是九龍江重要支流??h域內流域總長度121.1公里,總集雨面積904.7平方公里,四條水系相對獨立,均屬九龍江北溪的一級支流。其中,龍津溪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5條,即羅巖溪、內枋溪、林墩溪、湖珠溪、陳巷溪。
記者直擊
近1公里道路,有近30家石材加工廠露天作業,粉塵漫天。這是長泰枋洋徑侖村村口的景象。多家石材廠雖建有循環池處理污水,但一遇雨天,白色的污水常會溢出,連同地面厚厚的石灰粉排入江中。記者將情況反饋給枋洋鎮政府,該鎮林鎮長表示,已要求做出整改。
石材廠將廢棄石料扔下河道
記者從枋洋鎮沿九龍江一路上行,在靠近徑侖村村口一條長1公里左右的道路上,有近30家石材加工廠,道路上空灰蒙蒙,路邊的樹葉沾滿石灰粉。這些石材加工廠大都臨江而建,工人在露天粉碎石塊進行加工,碎石機運作時,粉塵彌漫在空中,而直線不足50米處便是江水。不僅如此,臨江建的多數加工廠直接把廢棄石材丟棄在江里。
記者看到,各家石材加工廠裁石料時都需用水噴刷。一家石材加工廠的老板黃先生說,水是從九龍江抽上來的,不過都有循環利用。但海都記者走訪發現,很多石材廠建有廢水循環池,但太過簡陋,無法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兩口相連的水池高低不等,從鋸石機上流下來的廢水經較高池子沉淀后,再緩慢流入第二口池子,沉淀的水返回機臺使用,還是變成了乳白色。海都記者發現,這些循環池多為露天建造,下雨天一旦溢出,連同地面厚厚一層石灰粉排入江中。
枋洋鎮林鎮長稱,2009年就對這里的石材加工企業進行過一次整頓,要求必須建循環池進行廢水廢渣處理,廢渣不能自清,只能由清渣隊統一清運,并做好清運登記,隨時接受檢查。他們也要求循環池不得留有缺口,每個循環池的四周墻體要高出地面30厘米,防止廢水外泄。對于海都記者反饋的情況,該鎮已要求做出整改。
“從2009年開始,我們就已停止審批除進入石材加工集中區之外的新、擴建石材加工項目,國土資源、環保部門不得批準用地、環評手續,工商、稅務部門不得辦理證照登記手續,供電單位不得供電。”林鎮長稱,下一步將逐步采取兼并的方式,淘汰一些作坊式的石材廠,重新規劃一片區域讓水源地附近的石材加工企業逐步遷出。
長泰枋洋徑侖村,近30家石材廠臨江而建
白水裹石粉 遇雨沖下江
【流域情況】長泰縣分布龍津溪、馬洋溪、坂里溪、高層溪等四大流域,是九龍江重要支流??h域內流域總長度121.1公里,總集雨面積904.7平方公里,四條水系相對獨立,均屬九龍江北溪的一級支流。其中,龍津溪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5條,即羅巖溪、內枋溪、林墩溪、湖珠溪、陳巷溪。
記者直擊
近1公里道路,有近30家石材加工廠露天作業,粉塵漫天。這是長泰枋洋徑侖村村口的景象。多家石材廠雖建有循環池處理污水,但一遇雨天,白色的污水常會溢出,連同地面厚厚的石灰粉排入江中。記者將情況反饋給枋洋鎮政府,該鎮林鎮長表示,已要求做出整改。
石材廠將廢棄石料扔下河道
記者從枋洋鎮沿九龍江一路上行,在靠近徑侖村村口一條長1公里左右的道路上,有近30家石材加工廠,道路上空灰蒙蒙,路邊的樹葉沾滿石灰粉。這些石材加工廠大都臨江而建,工人在露天粉碎石塊進行加工,碎石機運作時,粉塵彌漫在空中,而直線不足50米處便是江水。不僅如此,臨江建的多數加工廠直接把廢棄石材丟棄在江里。
記者看到,各家石材加工廠裁石料時都需用水噴刷。一家石材加工廠的老板黃先生說,水是從九龍江抽上來的,不過都有循環利用。但海都記者走訪發現,很多石材廠建有廢水循環池,但太過簡陋,無法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兩口相連的水池高低不等,從鋸石機上流下來的廢水經較高池子沉淀后,再緩慢流入第二口池子,沉淀的水返回機臺使用,還是變成了乳白色。海都記者發現,這些循環池多為露天建造,下雨天一旦溢出,連同地面厚厚一層石灰粉排入江中。
枋洋鎮林鎮長稱,2009年就對這里的石材加工企業進行過一次整頓,要求必須建循環池進行廢水廢渣處理,廢渣不能自清,只能由清渣隊統一清運,并做好清運登記,隨時接受檢查。他們也要求循環池不得留有缺口,每個循環池的四周墻體要高出地面30厘米,防止廢水外泄。對于海都記者反饋的情況,該鎮已要求做出整改。
“從2009年開始,我們就已停止審批除進入石材加工集中區之外的新、擴建石材加工項目,國土資源、環保部門不得批準用地、環評手續,工商、稅務部門不得辦理證照登記手續,供電單位不得供電。”林鎮長稱,下一步將逐步采取兼并的方式,淘汰一些作坊式的石材廠,重新規劃一片區域讓水源地附近的石材加工企業逐步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