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西省鎮安縣欲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材集散地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地處秦嶺腹地,80%的面積群山覆蓋,礦藏資源得天獨厚,境內花崗巖和大理石儲藏量豐富,質量上乘,花色多樣,開采和利用價值極高。初步探明,花崗巖儲量達5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達5億立方米,按年有效開采1500萬立方米計算,可開采300年以上
“十一五”期間,該縣先后聘請探礦專業技術人員多次勘探、取樣檢驗、科學論證、分析研判,最終按照縣域資源的開發潛能,發展前景等綜合因素,規劃設立石材產業園區,發展石材產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如今,該縣積極響應商洛市委、市政府“立足大西安,建設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戰略決策,依據縣內產業布局,秉承“綠色園區、產城一體、全鏈推進”的宗旨,堅持“綠色、環保、低碳無污染”原則,依托鎮安縣西片區山脈儲藏量極為豐富的花崗巖資源,積極申報石材工業集中區,并于2014年6月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批準為全省重點建設的石材工業集中區。該縣堅持以翰鼎石業為龍頭,制定優惠政策,施行以商招商,做大做強石材產業。力爭通過持續發展,最終形成以生產加工為主的石材加工區,以環保、科學開采為主的礦山開采區,以系列產品交易為主的石材交易區,以滿足廠區工人、技術人員、交易客商等餐飲服務為主的生活配套設施區,集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石材產業聚集群,推進石材產業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目前,入住鎮安縣石材工業集中區的翰鼎石材項目,嚴格遵循“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建廠理念,礦山開采采用圓盤礦山鋸切割工藝,礦石加工采用數控切割工藝,沒有碳排放,不產生有害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廢料可加工為石子和免燒磚,實現“三無排放”,完全符合現代工業環保生產的新要求。加工產品有板材、異型材等,類別達到20余種,能夠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截至目前,項目總投資達8億元,規劃建設花崗巖生產線3條、現已建起標準化廠房2.3萬平方米,建成采石平臺4處1萬平方米,實現了當年建廠當年見效的目標。試產三個月,加工荒料2.2萬立方米、生產成品板材60多萬平方米,實現產值3000萬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積跬步以至千里。展望未來,該縣按照“百年產業、百億產值、十億稅收”的遠景目標,全力扶持石材產業發展,圍繞礦山開采、石材加工、成材銷售、邊角廢料再利用、石材工程施工、石材貿易,致力于打造石材全產業鏈業態。依托石材產業集中區,計劃通過3至5年的努力,將花崗巖生產線擴大到20條,大理石生產線發展到5條,吸引各類石材加工企業20余家,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0億元以上,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10000余人,輻射帶動以柴坪鎮為中心的西片區七個鎮級行政區的兼容同步發展,直接惠及該縣近40%的行政區近10萬人口的經濟發展,促使該縣形成以石材產業為主的西片區產業經濟帶,帶動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融為一體的新的經濟增長強勁內動力,也必將成為該縣實現富民強縣目標的一條宏偉產業致富路,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材集散地!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地處秦嶺腹地,80%的面積群山覆蓋,礦藏資源得天獨厚,境內花崗巖和大理石儲藏量豐富,質量上乘,花色多樣,開采和利用價值極高。初步探明,花崗巖儲量達5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達5億立方米,按年有效開采1500萬立方米計算,可開采300年以上
“十一五”期間,該縣先后聘請探礦專業技術人員多次勘探、取樣檢驗、科學論證、分析研判,最終按照縣域資源的開發潛能,發展前景等綜合因素,規劃設立石材產業園區,發展石材產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如今,該縣積極響應商洛市委、市政府“立足大西安,建設大商洛,打造大品牌”的戰略決策,依據縣內產業布局,秉承“綠色園區、產城一體、全鏈推進”的宗旨,堅持“綠色、環保、低碳無污染”原則,依托鎮安縣西片區山脈儲藏量極為豐富的花崗巖資源,積極申報石材工業集中區,并于2014年6月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批準為全省重點建設的石材工業集中區。該縣堅持以翰鼎石業為龍頭,制定優惠政策,施行以商招商,做大做強石材產業。力爭通過持續發展,最終形成以生產加工為主的石材加工區,以環保、科學開采為主的礦山開采區,以系列產品交易為主的石材交易區,以滿足廠區工人、技術人員、交易客商等餐飲服務為主的生活配套設施區,集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石材產業聚集群,推進石材產業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
目前,入住鎮安縣石材工業集中區的翰鼎石材項目,嚴格遵循“綠色、環保、可持續”的建廠理念,礦山開采采用圓盤礦山鋸切割工藝,礦石加工采用數控切割工藝,沒有碳排放,不產生有害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廢料可加工為石子和免燒磚,實現“三無排放”,完全符合現代工業環保生產的新要求。加工產品有板材、異型材等,類別達到20余種,能夠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截至目前,項目總投資達8億元,規劃建設花崗巖生產線3條、現已建起標準化廠房2.3萬平方米,建成采石平臺4處1萬平方米,實現了當年建廠當年見效的目標。試產三個月,加工荒料2.2萬立方米、生產成品板材60多萬平方米,實現產值3000萬元,帶動就業1000多人,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積跬步以至千里。展望未來,該縣按照“百年產業、百億產值、十億稅收”的遠景目標,全力扶持石材產業發展,圍繞礦山開采、石材加工、成材銷售、邊角廢料再利用、石材工程施工、石材貿易,致力于打造石材全產業鏈業態。依托石材產業集中區,計劃通過3至5年的努力,將花崗巖生產線擴大到20條,大理石生產線發展到5條,吸引各類石材加工企業20余家,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稅收10億元以上,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10000余人,輻射帶動以柴坪鎮為中心的西片區七個鎮級行政區的兼容同步發展,直接惠及該縣近40%的行政區近10萬人口的經濟發展,促使該縣形成以石材產業為主的西片區產業經濟帶,帶動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匯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融為一體的新的經濟增長強勁內動力,也必將成為該縣實現富民強縣目標的一條宏偉產業致富路,打造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材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