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塵飛揚、噪聲刺耳、污水直流是石材行業的“老三難”。而在遂昌縣云峰街道,位于華東花崗巖集聚加工綜合循環利用產業示范區的平昌石材公司內,這一印象被完全顛覆。“傳統石材加工企業灰塵飛揚,你穿著高幫鞋都難進;現在,穿著干凈的皮鞋進去,出來依舊很干凈。”公司總工鄭青松說。

對于企業的清潔生產技術,鄭青松自信滿滿。平昌石材公司的環保投入達到2000多萬元。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經集中收集處理后,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從粉塵飛揚到清潔生產,從污水直流到回收循環利用,遂昌石材產業正在實現精彩轉身。
石材產業作為資源開發型產業,如不加以規范、引導,按傳統生產方式,僅云峰區塊5億立方米花崗巖儲量、20家企業產生的污染就將無法估量。“把石材加工產業作為遂昌"五水共治"、產業提升的重點,就是倒逼石材企業主動加快轉型,堅守生態底線。”遂昌縣委負責人表示。
在遂昌,石材產業告別先生產后治理的末端治理老路,實現先環保后生產的前端控制,再到配套下游產業鏈,這是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在實地調研后,浙江省石材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大為驚訝,認為這一生產方式無疑為石材行業如何規范生產、科學開采提供了范本。
作為循環示范園區產業鏈配套項目,“昊峰建材”則利用園區內加工沉淀砂做充氣混凝土,進行固體廢物循環利用。這家就建在“平昌石材”隔壁的廢物利用企業,用專用傳輸帶將濃縮脫漿的沉淀物直接輸送到生產線,生產不同規格的輕質磚。公司負責人朱巖高表示,此舉既減少了運輸成本,又保證了環境清潔。這套投資3000多萬元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年產加氣混凝土砌塊30萬立方米,產值1億元,消耗加工邊腳料15萬立方米,基本消化了加工園區內的廢棄物。同時,通過科技改造,原本同類規模企業至少需工人上百名,“機器換人”后只需40人。
在標桿企業示范帶動下,2014年以來,園區內其他企業新增環保投入近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