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維≠“木瑪麗"
——訪周維石業總經理許輝翔
2012年,周維石業異軍突起,打造了“木瑪麗專場”。時至今日,石材業界只要提到“木瑪麗”,“周維”二字便脫口而出。然而,周維并不等于,也不止于木瑪麗,通過“木瑪麗”打響周維的品牌,延伸更多的渠道,鍛造品牌化才是周維真正的發展方向。本期人物訪談,對話周維石業總經理許輝翔,探尋“木瑪麗”背后,周維的品牌化之路。
2012年,石材行業開始出現大面積虧損,宣告“暴利時代”結束。在許多石材人舉步艱難,望而卻步之時,周維卻在此時逆勢而來,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拿下了“木瑪麗”的天下。而這股逆勢之風,還遠遠沒有結束。
機場體驗館 產品整合平臺
2014年10月1日,周維石業廈門機場石材體驗館正式開業,成為石材企業在機場設立展廳的首例。
“廈門機場無論是規模、航班,還是人流量、影響力,都是非常具有優勢的,尤其是地位,之于水頭,優勢無法比擬。”許輝翔分析,因為廈門與水頭相接壤,且往返交通十分便利,一般要來水頭選購石材的客商,都會選擇廈門機場為航班終點。廈門機場也成為了客商與水頭之間不可或缺的中轉地。在機場的人來人往中,一場與石材相關的潛在商機正在持續發酵著。
顯然,周維捕捉到了,搶先一步,并投資200多萬元,奪下了機場到達層通往地下停車場的占地面積達145平方米的黃金店鋪。
在這個體驗館中,有一面專屬木瑪麗的樣品墻,展示了木瑪麗在經過不同加工工藝后的板面效果。而其他位置,則留給了其他商家的石材產品。這樣一種模式,看似有著“喧賓奪主”之意,然則其背后卻大有文章。
“周維的真正初衷,是要做一場整合。”許輝翔對《海西石材》雜志說道,并非說同行就是冤家,如今石材行業是經營模式的競爭,許多企業紛紛亮劍,推出新的模式,而無論是低價超市,還是新品商城,都強調了“整合”二字的重要性。以市場為導向,在繼“木瑪麗專場”之后,周維以體驗館作為平臺,將產品做整合。
“很多時候,客戶到了廈門機場,商家不一定能夠按時去接他們,又或者商家提前到達機場等待客戶。客戶和商家如何度過這段等待時間,并且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周維石業的體驗館就發揮了作用。”許輝翔說,在體驗館中,周維除了展示自己和其他商家的產品信息,還建立了幽雅的商務洽談區域等一系列綜合配套,讓客戶和商家在休閑放松之余度過漫長的等待。而這無形之中,也增強了他們對周維企業的印象,提升了周維品牌形象的辨識度。
不僅如此,在機場設立體驗館,還能搶先一步接觸到客戶,贏得合作的機會。“很多客戶在過來水頭采購之前,并沒有提前預約或者選定哪家石材企業,而是帶著‘找石材,選商家’的準備來的。這時候如果他們一下飛機能先看到石材體驗館當中的產品,就大大增加了他們選擇這些產品的機會。這并不僅僅是為了周維自身,也能夠帶動其他商家的效益。”許輝翔解釋道,如果客戶看中了其他商家的產品,周維就會免費叫車,將他們送到指定的公司。而對于“是否會搶了木瑪麗的風頭”之說,許輝翔十分坦然:“本身,周維的體驗館主要目的就是產品的整合,這也意味著這里面的商家是共同發展。而且,對周維的產品,我很有信心。即使他們挑中的是其他商家的產品,但只要他記得是在周維的體驗館中看中的,并享受到周維提供的服務,周維這個品牌就能夠深入人心了。”

兩年時間里,周維步步探索,向品牌化進軍。而在其背后,是一支新生力軍的不懈堅持。
“年輕公司,年輕團隊。”許輝翔如是說。石材業界,人人都知道周維木瑪麗。這所有的一切,都來源于周維整個團隊的共同創造。許輝翔對《海西石材》雜志說,這支由20幾人組成的新生力軍,基本上都是90后。在他看來,這正是思想最為活躍,創造力最強,拼勁最足的階段,他們匯聚了周維的創造力,推動著周維快速成長。因此,如何引領團隊走得更遠,一直都是周維的重心所在。
“趁年輕多學一些,大家一起努力,團隊才能進步。”這句話,許輝翔一直掛在嘴邊,并將其付諸于實踐中。這樣的領悟,來源于許輝翔的親自經歷。“以前自己到國外點貨的時候,因為英語不過關,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下時常出現云里霧里的尷尬場面,自己聽不懂,更不用說交流了。而這也導致了點貨過程的時間拖延,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于是,除了公司管理上的明確分工,制定獎懲制度等,許輝翔開始思考如何培養員工,提高他們的素養和能力。
核心團隊開設英語培訓班、CAD培訓班,這在石材企業中實屬罕見,而在周維,這樣的學習氛圍無處不在。許輝翔說,每周周維都會開設兩節課,讓員工學習英語和CAD。在提高整個團隊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團隊的凝聚力。“開設培訓班只是其中一步,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保證操作流程的細致化,從而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也在同步進行中。”
不僅如此,許輝翔激勵團隊每一個人主動創造。“周維每周都會召開會議,會議中并不是只有領導在講話,更多的是傾聽員工的建議和心聲,然后整合團隊的思維。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都讓我覺得眼前一亮,茅塞頓開。”
作為一個新生品牌,在行進中跌倒犯錯在所難免,如何在錯誤中總結經驗,鉆研探索,發揮創造力,在將來規避錯誤是許輝翔給團隊傳達的理念。
“周維在做木瑪麗的前期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色差就是最大的困擾。剛開始因為毫無經驗,自己跑去礦山點貨還經常把質量差的木瑪麗運回來,導致貨囤著銷不出去。”而也正是這些錯誤,周維才得到了飛躍的成長。“周維很年輕,有跌倒的資本,但我們不會一跌不起。每一次錯誤都讓周維的團隊投入到鉆研的狀態,如何點貨,如何控制色差,如何做出木瑪麗中的上等品,以及如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這個過程中,周維損失了很多,但得到了更多,它讓周維的每一個人更加珍惜時間去創造。”許輝翔說。

質量與服務 創造最佳優勢
現在,這支生力軍又繼續發力。
2014年11月份,石材朋友圈里除了轉發水頭石博會的信息外,還有一則消息引發了年輕石材企業家的瘋狂轉載——“青年石材總部創業園開園了,歡迎參觀。”
這個致力于將創業夢想變為現實的青年創業基地于11月8日正式開園,作為南安首個為青年投身石材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孵化器,傳遞出了這樣一個信號:石材創業青年有“主”了!身為石材創業青年中的一員,許輝翔對此十分看重,正如他所說,這座正在投建的總部大樓,承載了周維這個年輕企業的一個龐大夢想。
在青年石材總部創業園開園之前,許輝翔就聽到了這個消息,當下就下了決定,找到這個項目的負責人,進行了洽談。11月8日,青創園開園,而周維在6日就與其簽訂了入駐協議。
作為首批入駐青創園的企業,許輝翔對青創園寄予了強烈的希望與信心。“當下水頭石材產業已嚴重遭遇發展瓶頸,價格戰此起彼伏,整個市場烏煙瘴氣。如果不注重營造交易氛圍,很難突破瓶頸。”許輝翔繼續分析,“加上現在有許多中小規模的石材企業沒有自己的形象大樓,或者只是依靠代加工,‘前無門店后無廠房’,缺少能夠讓客戶信賴的條件和交易環境。而青創園可以提供,幫助中小企業抱團營造一流的交流氛圍、交易環境。”許輝翔坦言,“目前水頭太需要這樣一個有文化氛圍的石材基地。如果這個項目做成,不但更容易招工,也能為客戶提供一個更舒適的洽談、交易環境。”這些,正是周維在接下去的發展規劃中所需要的。
“石材企業正在轉型升級,其營銷渠道和模式都需要發生改變,只有更貼合這個市場的生存法則,才能成功轉型。現在的石材已經告別了傳統,提高質量的同時,需要結合服務和文化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許輝翔告訴《海西石材》雜志,未來周維將有很多類似的“木瑪麗專場”,待總部大樓營運起來,會在總部設立各個專場的監管設備,客戶只需在總部便能一覽各專場的生產情況,免去舟車勞頓。此外,周維還將提供一站式服務,客戶需要任意產品,周維都可充當導購角色,并專車接送。“當產品做好了,只有把服務跟上,才能擁有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的優勢,吸引客戶。”許輝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