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星子縣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內熱火朝天,挖掘機伸開巨臂在不停地挖土,鏟土機來回鏟土,一派繁忙景象。該縣在這個項目區內規劃建設總面積為8000多畝的石材加工產業園,一期工程預計2016年12月底投產。
為了更好地策應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今年初,該縣在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規劃建設石材加工產業園,有計劃地把全縣的石材加工廠搬遷在一塊。“我們通過引進新型的石材加工設備和先進工藝,切實提升石材加工產業的檔次。同時引進石材邊角料和粉塵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打造百億石材加工產業園。”縣委書記嚴盛平介紹道。
建設石材加工產業園,強縣富民
星子縣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境內花崗石和青石資源豐富,而且無輻射,加工出的產品享譽中外。該縣有千年的石材加工歷史,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有近千家,3萬多人從事石材加工產業。
但是,該縣加工石材時所產生的粉塵,“染”白了道路兩邊的村莊和田野;廬山對面的東牯嶺,不僅資源利用率低,而且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這種景象影響了該縣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星子縣提出“做大總量,做美星子”的發展目標,以做大做強石材產業為總基調,依托科學技術,切實發展石材加工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以石材加工產業園為載體,打造環保低碳、無塵加工、高附加值、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石材精加工產業;以金星硯、臺球制品、居家用品為品牌,大力提升青石工藝品質量,力爭2017年石材開采加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
該縣按照“整頓、規范、提升”的總體思路和“科技、環保、美觀”的總體要求,全面發展石材加工產業。在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規劃建設石材加工產業園,規劃總面積8000多畝,其中一期規劃建設2500畝,廠房總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
該縣本著“先疏后堵、疏堵結合”的原則,鼓勵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靠大聯強,組建股份制企業進入石材加工產業園發展。對進入產業園的石材加工企業,實行“三統一分”的建設模式,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外觀和分戶建設,堅決做到“粉塵不外揚、污水不外流”,減少石材加工產業對環境的污染;對不進入產業園的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一律取締。
嚴格的監管,引導現有石材加工企業主動要求進入石材加工產業園。目前,已有363家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自愿進入石材加工產業園。
讓石材加工企業落得下,行得好
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道路四通八達,粗具規模。園區內建有10條道路和35千伏變電站,基礎設施完善,為石材加工企業落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為讓石材加工企業落得下,發展順利,該縣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不僅扶上馬,而且送一程。充分利用“財園信貸通”“助保貸”等融資平臺,采取政府出資引導、石材加工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辦法,由縣政府出面擔保,與銀行搭建投融資合作平臺,為石材加工企業進行融資貸款,解決石材加工企業建設廠房和購買新型設備的資金難題。同時,引進社會資金在鄱陽湖邊建設貨運碼頭、在石材加工產業園建設物流園區和石材交易市場,降低石材加工企業的物流成本,促進石材產業聚集,努力把星子縣打造成江南石材集散地。
目前,石材加工產業園規劃建設工作進展順利,一期工程預計2016年底投產。通過3至5年的努力,整個石材加工產業園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可突破150億元,可創利稅30億元。
“石材加工產業園建成后,可做到‘四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提升石材加工產業檔次,促進石材加工產業快速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保護耕地,對原有的石材加工區和廢料堆放區進行復耕,可新增和恢復耕地2500畝;有利于飲用水源的保護,保障群眾的飲水安全。”星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顧峰介紹。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星子縣把加工石材的所有企業遷到石材加工產業園后,石材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生態環境必將得到明顯改善,使當地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休閑旅游目的地。
為了更好地策應江西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今年初,該縣在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規劃建設石材加工產業園,有計劃地把全縣的石材加工廠搬遷在一塊。“我們通過引進新型的石材加工設備和先進工藝,切實提升石材加工產業的檔次。同時引進石材邊角料和粉塵加工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著力打造百億石材加工產業園。”縣委書記嚴盛平介紹道。
建設石材加工產業園,強縣富民
星子縣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境內花崗石和青石資源豐富,而且無輻射,加工出的產品享譽中外。該縣有千年的石材加工歷史,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有近千家,3萬多人從事石材加工產業。
但是,該縣加工石材時所產生的粉塵,“染”白了道路兩邊的村莊和田野;廬山對面的東牯嶺,不僅資源利用率低,而且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這種景象影響了該縣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今年,星子縣提出“做大總量,做美星子”的發展目標,以做大做強石材產業為總基調,依托科學技術,切實發展石材加工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和附加值。以石材加工產業園為載體,打造環保低碳、無塵加工、高附加值、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石材精加工產業;以金星硯、臺球制品、居家用品為品牌,大力提升青石工藝品質量,力爭2017年石材開采加工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
該縣按照“整頓、規范、提升”的總體思路和“科技、環保、美觀”的總體要求,全面發展石材加工產業。在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規劃建設石材加工產業園,規劃總面積8000多畝,其中一期規劃建設2500畝,廠房總建筑面積130萬平方米。
該縣本著“先疏后堵、疏堵結合”的原則,鼓勵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靠大聯強,組建股份制企業進入石材加工產業園發展。對進入產業園的石材加工企業,實行“三統一分”的建設模式,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外觀和分戶建設,堅決做到“粉塵不外揚、污水不外流”,減少石材加工產業對環境的污染;對不進入產業園的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一律取締。
嚴格的監管,引導現有石材加工企業主動要求進入石材加工產業園。目前,已有363家石材加工廠和加工點自愿進入石材加工產業園。
讓石材加工企業落得下,行得好
鄱湖高新科技項目區,道路四通八達,粗具規模。園區內建有10條道路和35千伏變電站,基礎設施完善,為石材加工企業落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為讓石材加工企業落得下,發展順利,該縣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不僅扶上馬,而且送一程。充分利用“財園信貸通”“助保貸”等融資平臺,采取政府出資引導、石材加工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辦法,由縣政府出面擔保,與銀行搭建投融資合作平臺,為石材加工企業進行融資貸款,解決石材加工企業建設廠房和購買新型設備的資金難題。同時,引進社會資金在鄱陽湖邊建設貨運碼頭、在石材加工產業園建設物流園區和石材交易市場,降低石材加工企業的物流成本,促進石材產業聚集,努力把星子縣打造成江南石材集散地。
目前,石材加工產業園規劃建設工作進展順利,一期工程預計2016年底投產。通過3至5年的努力,整個石材加工產業園建成后,年銷售收入可突破150億元,可創利稅30億元。
“石材加工產業園建成后,可做到‘四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提升石材加工產業檔次,促進石材加工產業快速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保護耕地,對原有的石材加工區和廢料堆放區進行復耕,可新增和恢復耕地2500畝;有利于飲用水源的保護,保障群眾的飲水安全。”星子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顧峰介紹。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星子縣把加工石材的所有企業遷到石材加工產業園后,石材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生態環境必將得到明顯改善,使當地真正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休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