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中國石雕石刻制品行業標準審定會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召開,國內首個《石雕石刻品國家行業標準》應時出臺。
據了解,此次會議由全國石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辦,曲陽縣政府承辦。《石雕石刻品國家行業標準》由曲陽縣甄彥蒼雕刻藝術集團、曲陽宏州雕塑園林有限公司、福建奇達利集團磊藝石材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起草,中國石材協會、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曲陽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惠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曲陽縣雕刻行業協會等單位組織實施。
當天,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主任徐永模、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鄒傳勝,以及來自北京、福建、浙江、廣東、廣西等11個省市的石材、雕刻主產區專家、代表共計70余人出席審定會。眾人群策群力,對標準所涉及的相關細化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最終,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國首個《石雕石刻品國家行業標準》。該標準對石雕石刻產品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實驗規則、標志、包裝等相關方面作出規定。將利于強化質量監控、規范市場秩序、維護企業和消費者雙方合法利益等,助力雕刻產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
曲陽縣縣長于振海稱,伴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雕刻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的爭議屢有發生。2009年6月,為規范石雕行業發展,該縣探索制定了《石材雕刻(圓雕)產品技術規范》,并被定為河北省地方標準。今天,有《石雕石刻品國家行業標準》這樣一個科學的、統一的、全國性標準來支持行業發展,對行業規范發展將起重要的引領作用。
曲陽雕刻歷史始于漢,興于唐,盛于元。截止到2011年底,該縣石雕產業遍及10個鄉鎮60多個村,雕刻企業、攤點達23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余人,年創產值50億元,產品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曲陽石雕技藝”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