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清澈的汨羅湄江河一夜之間變成乳白色“牛奶河”,汨羅李家塅、沙溪、新市等鄉鎮數千人都不敢用這里的河水,后經調查,乳白色的河水來源于上游的上游白鶴洞水庫。
9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現場,河道已經被清理干凈,河水清澈見底。有村民在河邊洗衣服,而且河里還有不少溪魚兒游得歡快。
那么,這些泄漏的沉淀物是如何泄漏出來?它們是否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關部門又是如何在幾天之內將清理得清澈如初的呢?
怪象:母親河一改本色變身“牛奶河”
“湄江河的水突然變成了白色的,像米湯一樣。希望環保部門查一查是什么原因。”近日有汨羅市民發現湄江河突然變得渾濁,隨即向汨羅市環保局反映了這一情況。
發源于玉池白鶴洞的湄江河,自南向北再轉東西向,流經李家塅、沙溪鎮,在新市老街注入汨羅江,被沿線百姓譽為“母親河”。在沙溪集鎮,穿境而過的湄江河兩岸,居民樓臨江而建,農田密布,村民們洗菜、洗衣和灌溉莊稼就這里取水。
“這是我們村的母親河。”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河水原本很清透,村民們一直用河水澆地、洗衣。“8月底的時候,河水一夜開始泛白。”村民們表示,現在洗衣服都不敢來了。
9月1日,記者隨同市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走訪調查。眼前這條河流,緩緩流淌河水竟然是乳白色。沿途的小橋上,路過的村民都對乳白色河水不得其解。
村民:河水變色前出現死魚
“河水變白之前,出現了死魚,不少村民還把魚撈回了家。”居住在河邊的王愛民老人回憶,湄江河是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白色,變色的前兩天,河里出現一些死魚。
一石激起千層浪。村民們人心惶惶,紛紛猜測是不是乳白色的河水毒死了魚?
從沙溪集鎮沿河道往上游,記者來到金鵝村,村民鄭爹講述了當時的情況。“整條河看上去都是白色的,就像煮開的牛奶,流了半天不見變淡。有人說,是上游工廠在偷偷排污。”
村民們還猜測,是不是拉運白色涂料的車翻了。后來有人到河邊仔細看了看,判斷白色的物質像是刷墻的白石灰水。那么,這些乳白色的河水究竟來自于哪里呢?
尋源:乳白色水源自白鶴洞水庫底層沉淀物
是工廠偷排,還是居民排污?采訪中,沿線的居民將這一罪魁禍首歸結于湄江河上游玉池鄉的一些麻石工廠。在居民們眼里,這些石材加工企業存在了十來年,河水變乳白色,企業脫不了干系。
記者跟隨環保局監察大隊工作人員,沿河道一路查看,發現了大大小小五、六家麻石廠,這些工廠主要從事板材生產和加工,但執法人員卻沒有發現企業違規排污的行為,也未在河道邊發現排污口。
“順河流一直往上游,沿線并沒有發現偷排亂排的情況。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水庫閘門口,竟然涌出一股股乳白色水體。”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一執法人員介紹,經過排查,最終確認,乳白色河水的源頭,來自玉池境內的白鶴洞水庫。因為水庫開閘放水發電時出現故障,閘門未能完全開啟,強大的壓力把水庫底部淤積物沖刷出來,順流而下匯入了湄江河,導致河水一夜變白。
處置:投放凈化劑河道水體大幅改善
山脈峰嶺相連,林竹蒼郁,玉池大山里的白鶴洞水庫一眼望去碧波蕩漾。2日下午,環保工作人員在水面投放聚氯化鋁和飲用水凈化劑。水務部門也對閘門進行了搶修,并妥善關閉了閘門。
“我們分時段,在閘門處和沿河多地投灑了凈化劑,讓水體盡快恢復色澤。”該執法人員表示,兩天中,環境監察大隊派出了多組執法人員,沿途投放水體凈化劑將近3噸。目前,水體得以大幅改善。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分別在白鶴洞水庫,水庫閘門出口,湄江河下游取回3處水樣,進行監測分析。
釋疑:監測顯示水體指標正常
采礦、麻石加工是玉池鄉的傳統產業,歷史悠久。而在白鶴洞水庫周邊,主要分布麻石產業鏈下游的板材加工企業。板材生產產生的碎石、粉塵經過雨水沖刷,長年累月流入水庫沉積。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坦言,早在2009年前,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汨羅市還尚未對麻石加工進行大規模整治,一些小企業、碎石作坊環保意識淡漠,存在違規排情況,致使大量白色沉積物淤積水庫底部。
“受污染水體色澤難看,但無毒,并沒有村民想象的那么可怕。”汨羅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從水體監測情況來看,白鶴洞水庫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二類標準(二類水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而湄江河水體的PH值、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處在相應范圍之內,也檢出見鎘、鉛等重金屬元素。
同時,根據監測結果分析,河道水體中白色懸浮多為水庫的沉積物,對人畜、魚類、灌溉危害性不大,村民不必過分擔憂緊張。至于此前水體中魚類死亡,原因不排除人為下藥捕撈所致,村民最好不要食用。
9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現場,河道已經被清理干凈,河水清澈見底。有村民在河邊洗衣服,而且河里還有不少溪魚兒游得歡快。
那么,這些泄漏的沉淀物是如何泄漏出來?它們是否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有關部門又是如何在幾天之內將清理得清澈如初的呢?
怪象:母親河一改本色變身“牛奶河”
“湄江河的水突然變成了白色的,像米湯一樣。希望環保部門查一查是什么原因。”近日有汨羅市民發現湄江河突然變得渾濁,隨即向汨羅市環保局反映了這一情況。
發源于玉池白鶴洞的湄江河,自南向北再轉東西向,流經李家塅、沙溪鎮,在新市老街注入汨羅江,被沿線百姓譽為“母親河”。在沙溪集鎮,穿境而過的湄江河兩岸,居民樓臨江而建,農田密布,村民們洗菜、洗衣和灌溉莊稼就這里取水。
“這是我們村的母親河。”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河水原本很清透,村民們一直用河水澆地、洗衣。“8月底的時候,河水一夜開始泛白。”村民們表示,現在洗衣服都不敢來了。
9月1日,記者隨同市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走訪調查。眼前這條河流,緩緩流淌河水竟然是乳白色。沿途的小橋上,路過的村民都對乳白色河水不得其解。
村民:河水變色前出現死魚
“河水變白之前,出現了死魚,不少村民還把魚撈回了家。”居住在河邊的王愛民老人回憶,湄江河是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白色,變色的前兩天,河里出現一些死魚。
一石激起千層浪。村民們人心惶惶,紛紛猜測是不是乳白色的河水毒死了魚?
從沙溪集鎮沿河道往上游,記者來到金鵝村,村民鄭爹講述了當時的情況。“整條河看上去都是白色的,就像煮開的牛奶,流了半天不見變淡。有人說,是上游工廠在偷偷排污。”
村民們還猜測,是不是拉運白色涂料的車翻了。后來有人到河邊仔細看了看,判斷白色的物質像是刷墻的白石灰水。那么,這些乳白色的河水究竟來自于哪里呢?
尋源:乳白色水源自白鶴洞水庫底層沉淀物
是工廠偷排,還是居民排污?采訪中,沿線的居民將這一罪魁禍首歸結于湄江河上游玉池鄉的一些麻石工廠。在居民們眼里,這些石材加工企業存在了十來年,河水變乳白色,企業脫不了干系。
記者跟隨環保局監察大隊工作人員,沿河道一路查看,發現了大大小小五、六家麻石廠,這些工廠主要從事板材生產和加工,但執法人員卻沒有發現企業違規排污的行為,也未在河道邊發現排污口。
“順河流一直往上游,沿線并沒有發現偷排亂排的情況。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在水庫閘門口,竟然涌出一股股乳白色水體。”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一執法人員介紹,經過排查,最終確認,乳白色河水的源頭,來自玉池境內的白鶴洞水庫。因為水庫開閘放水發電時出現故障,閘門未能完全開啟,強大的壓力把水庫底部淤積物沖刷出來,順流而下匯入了湄江河,導致河水一夜變白。
處置:投放凈化劑河道水體大幅改善
山脈峰嶺相連,林竹蒼郁,玉池大山里的白鶴洞水庫一眼望去碧波蕩漾。2日下午,環保工作人員在水面投放聚氯化鋁和飲用水凈化劑。水務部門也對閘門進行了搶修,并妥善關閉了閘門。
“我們分時段,在閘門處和沿河多地投灑了凈化劑,讓水體盡快恢復色澤。”該執法人員表示,兩天中,環境監察大隊派出了多組執法人員,沿途投放水體凈化劑將近3噸。目前,水體得以大幅改善。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還分別在白鶴洞水庫,水庫閘門出口,湄江河下游取回3處水樣,進行監測分析。
釋疑:監測顯示水體指標正常
采礦、麻石加工是玉池鄉的傳統產業,歷史悠久。而在白鶴洞水庫周邊,主要分布麻石產業鏈下游的板材加工企業。板材生產產生的碎石、粉塵經過雨水沖刷,長年累月流入水庫沉積。
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坦言,早在2009年前,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汨羅市還尚未對麻石加工進行大規模整治,一些小企業、碎石作坊環保意識淡漠,存在違規排情況,致使大量白色沉積物淤積水庫底部。
“受污染水體色澤難看,但無毒,并沒有村民想象的那么可怕。”汨羅市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從水體監測情況來看,白鶴洞水庫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二類標準(二類水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而湄江河水體的PH值、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處在相應范圍之內,也檢出見鎘、鉛等重金屬元素。
同時,根據監測結果分析,河道水體中白色懸浮多為水庫的沉積物,對人畜、魚類、灌溉危害性不大,村民不必過分擔憂緊張。至于此前水體中魚類死亡,原因不排除人為下藥捕撈所致,村民最好不要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