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香港家具設計世家,繼香港理工大學畢業后,再到美國深造,之后行走于各國,為各種高端酒店、高檔會所、餐飲娛樂空間以及名門望族豪宅進行設計。現在位于“中國行”活動現場的黃志達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設計界名家。其對于人的了解,對于家之于人的意義的了解,使得他特別喜歡使用具有天然紋理的材質,比如天然玉石,為人們提供更自然更有品質的生活。

當談及何為設計中最重要的潮流時,他說:“委托方的生活方式是永恒的潮流,尤其是做室內設計,更需要去了解、去讀懂委托方的生活,才能做得更持久。在我來說,就是要去了解委托方的生活,跟他用心地聊,多多接觸。有時候,委托方會害怕影響設計師,那就要讓他放松,與他自然地聊天,讓他把所有的需求、把所有的生活方式告訴設計師。去讀懂生活,去解剖生活,這才是獲取創作靈感的最佳方式。”

而做設計,就要熱愛生活,眼界要足夠開闊,還要擁有一顆“匠心”,才能夠將設計做到極致。對于“匠心“的深刻感受,與黃志達先生從小的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他說:“我們無法追溯什么時候有‘設計’這個詞,但是我們可以追溯到‘匠’。以前的匠人,是一個讓我們多少年來一直敬佩的群體。我是很傳統的家庭出身,我爺爺從木器廠到家具制造到銷售,我們是這樣發展起來的一個家族。‘匠心’在我的內心里、腦海里,是聽到后說起時很感動的兩個字。我的成長經過匠人的指導、匠人的培養。在我們家里,木工師傅地位非常高,吃飯的時候師傅要先吃,在老一輩的心目中,是這些師傅在陪伴我們的成長。這些老師傅,經過時間打磨,才能成為匠人。要用時間去體現匠心,用時間詮釋匠心。” 因此,黃志達對于匠人懷揣著敬畏之心,在做設計的路上,也不斷地以此來鞭策自己。

黃志達先生的作品,透露出對人的關懷以及對某種生活狀態的追求。他曾說“回家是享受的開始”;他也說,“每個時代、每個設計師走到成熟期,都在追問設計是什么。我想,設計無非是滿足生活需求,為生活提供更高更好的便利,提供更自然、更有品質的生活。”在生活節奏愈發緊張的現在,人們對于“進入家門讓身心得以放松“的渴求越發強烈。我們的一些空間設計會運用到玉石、大理石這些天然材料,而玉石溫潤、可以令人身心放松,相信會成為一種裝飾的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