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天拆除400多個戶外廣告。近日,石材人朋友圈議論最多的,莫過于國道324線官橋至水頭段廣告牌大拆事件。有企業老板自侃道:“家門口的兩根‘擎天柱’不見了,有點不習慣。”還有老板說,沒了廣告牌,視野一下子開闊了。更有廣告人自嘲道,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我輩從頭越。
目前,單從各石材老板的評價來看,廣告牌的拆除,并未讓他們感到突兀和措手不及。有業內人士表示,拆除廣告牌,短期內并不會對石材企業造成影響,但石材產品曝光度和知名度很重要,缺乏戶外廣告這一宣傳載體后,石企必然要尋找另外的曝光方式。
6天拆除400多處廣告牌
在水頭,石材廣告幾乎是無孔不入。馬路上、小店鋪里,可以說是平均5米內必有一塊石材廣告牌。那么,為何石材人會如此鐘情于這種大字號的塊頭廣告呢?
從事石材行業10多年的余先生坦言,水頭是世界石材的集散地,各種石材應有盡有,但外地人過來買石材,并不知道該從哪家走起,而寫著大字號產品名和聯系電話的廣告牌,則可以幫助采購商快速聯系到廠家。因而,各石材供應商為了最大限度曝光自己的產品,便在各個地方投放廣告,包括路邊廣告牌、酒店,甚至那些來客較多的小店鋪。
除了增加產品曝光度,也有企業投放戶外廣告純屬跟風。繼陽石業總經理蔡繼明告訴記者,滿大街都是廣告以后,你若不跟著投廣告,必然會被淹沒。對于這次一視同仁的拆卸,他表示心甘情愿。
當然,如此密集的廣告牌背后存在著龐大的利益。據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人員小武介紹,目前一座廣告牌的平均成本在10萬元,加上土地租賃費和人工費用等,估計要15萬元左右。雖然投入大,但收益非???。“一般3年左右就能回本,如果在繁華地帶,廣告費更高,估計兩年就可盈利。”小武說,正是巨大的經濟利益,不少人紛紛瞄準這個商機。
小武告訴記者,以他所在公司為例,在設立“擎天柱”廣告牌時,一般都要經過手續審批。然而,在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官橋、水頭、石井一帶做廣告牌的公司大大小小有10余家,有些廣告牌并未有完全的手續。而本次拆卸行動,不管是有無正常手續的廣告牌,都將一并拆除。
自22日拆卸行動啟動以來,6天過去,國道324線官橋至水頭段的400處廣告牌皆被拆除殆盡。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廣告商,都是不小的損失。
或推動石材營銷戰略升級
據執法人員介紹,這些被拆除的廣告牌通幅幾十平方米甚至百余平方米,重量多達10來噸,卻僅靠一根圓柱支撐,且大多年久失修。設置在國道旁,存在安全隱患。
對于執法人員的拆除行為,過路行人大多表示支持,他們認為這些廣告牌看上去銹跡斑斑,一塊廣告噴繪布就有上百斤重,安裝不當的話容易掉下來,對過往行人與車輛會造成生命威脅。
“廣告牌拆除,對市場供應商影響不大,要說影響,也只是短暫的,但對城鎮以及行業發展來說,廣告牌大拆是好事。”新銳源石業副總經理李娜雙說,水頭的石材廣告牌間隔很小,而且每塊廣告牌幾乎沒有設計感,影響城鎮容貌。其次,從行業發展來說,路邊廣告牌投入費用大、施工存在安全隱患、宣傳效果速度慢,在信息時代,過度投入在廣告牌這類傳統的宣傳方式上,不太明智。
“為了增加產品曝光率,傳統石企每年每家在戶外廣告投入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勝利石業總經理吳家和說,錢雖然花得多,但產品曝光度和知名度是得到了真真切切的提高。
現在戶外廣告不讓做了,那就不做廣告了嗎?吳家和表示,水頭這個市場,做產品的遠遠大于做品牌和做標準的。產品重要性已經超越了企業本身。這么多戶外廣告被拆,也意味著企業要重新尋找另外的渠道加以推廣。
在吳家和看來,戶外廣告被限制以后,實體類的廣告媒介比如行業刊物、酒店內的廣告則將更加走俏;一些自建APP、微信平臺等可能也會迎來發展的春天。
在李娜雙看來,石材行業正處于發展瓶頸期,遇上廣告牌大拆,更能讓石材人停下腳步想一想什么是品牌、如何定位品牌,該用什么方式進行推廣,而不再是盲目地廣告轟炸。她認為,廣告牌公司、媒體在石材行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廣告牌拆除恰好是個催化劑,對石企創意營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