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逼真的簡一瓷磚,“真”得讓石材急了!!!
4月30日我的文章《簡一動了誰的奶酪》中一一回應了起訴書的主要內容,即放射性水平、抗污能力、色差、假石材。5月1日,文章《簡一,為什么你還不反擊了?!》中,將我對陶瓷概念的解說置之不理,反而關心我的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的身份,這讓我莫名其妙,學校是學校,公司是公司,公司的法律糾紛,難不成母校還有連帶責任?文章還說到,他們特意是在五一假期前夕攻擊簡一,讓簡一毫無應對之招。這又讓人莫名其妙,好像,不說話就是代表輸了?出于客觀及中立的立場,我便在中國石材網翻閱了近兩年多的資料,于是便有了《石材的輝煌、迷失與未來——暨石材行業調查報告》一文。也更加印證了我對該起訴不客觀、不理智的判斷。
石材行業的一路走來,是與國家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時代好,運氣就不會太差。經濟飛躍發展,石材消費迅速增加,只要有資源,進口的國產的,都可以賺個盆滿缽滿,這是石材行業的暴利時代。一方面,帶動了行業的產量、自動化、標準化,另一方面,高額利益驅使下,小業主越來越多,單兵作戰,賺一筆是一筆;跟隨著的,是暴利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小業主;現在的石材行業即小又多,品牌意識差,陰謀多戰略少,這是典型的賣資源的生意人的特征。在利潤可觀的年代(1994年~2012年),石材行業缺少競爭者,于是,占山為王,勇者勝。石材行業存在相當時期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他們在價格、資源、市場上無序競爭,內部廝殺;而從不花費工夫在品牌建設和戰略研究上。在多頭分兵占領的石材行業,內部競爭帶來的往往是互相比價,互相攻擊,石材業被自己人標注上“質次價低”的標簽。
2012~2013年,大環境的改變導致了行業的劇變,一方面的需求飽和、產能過剩,另一方面的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下行。石材行業只能通過斷崖式銷價來求得生存,2013年,花崗巖/大理石的總產量幾乎維持不變,說明石材行業正在觀望。2014年,總產量銳減30%,2015年繼續減產,再加上石材行業大多是小企業,以及2012年斷崖銷價的后果。可想而知,對于某些石材人,他們遭遇到了滅頂之災;每天倒閉、跑路、轉行的消息,恐怕是接踵而至。2012年價格之戰開始,石材行業已是人心惶惶,驚慌萬分。環保政策加緊,國企資源的蠶食,各地政府強拆石材市場,石材行業敢怒不敢言。隨著行業越發不景氣,又有預測5~10年的持續萎縮,石材行業,前路迷茫。
變中思變是高手,石材不應是資源,不應是原材料,于是他們瞄準了家居建材市場,這是一塊瓷磚行業經營已久的地盤。石材人愕然,瓷磚人的展廳占據好口岸、面積又大又氣派,石材人卻擠在邊邊角角,面積又小的可憐;瓷磚人西裝革履,石材人卻像土包子;瓷磚人的磚,居然還:好貴好貴好貴!瓷磚的發展越來越品牌化、高端化,當大理石瓷磚的售價超越了石材的價格,石材人徹底被打蒙了:為什么你仿的是我的石材,卻賣得比我貴?
在石材人的后面,是不合理產品結構和無序市場競爭帶來的惡果;在石材人的上面,是環保政策和資源蠶食帶來的恐懼壓力;在石材人的前面,是瓷磚帶來的越來越不顯著的價格差異和市場份額。2014年起,石材有輻射的傳聞就不絕于口,究其責,他們認為,非搶占高端市場的瓷磚莫屬。于是他們將槍頭就指向瓷磚行業。并且,將所有競爭的惡果、和內心的恐懼,釋放向瓷磚行業,逐漸地,瓷石之爭在石材人的心中愈來愈明顯,直到2016年的這場指向簡一的起訴。
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石材自降身價,以真作假;假瓷磚定位品牌,以假亂真。感嘆啊,逼真的瓷磚,“真”得讓石材急了!!!
4月30日我的文章《簡一動了誰的奶酪》中一一回應了起訴書的主要內容,即放射性水平、抗污能力、色差、假石材。5月1日,文章《簡一,為什么你還不反擊了?!》中,將我對陶瓷概念的解說置之不理,反而關心我的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的身份,這讓我莫名其妙,學校是學校,公司是公司,公司的法律糾紛,難不成母校還有連帶責任?文章還說到,他們特意是在五一假期前夕攻擊簡一,讓簡一毫無應對之招。這又讓人莫名其妙,好像,不說話就是代表輸了?出于客觀及中立的立場,我便在中國石材網翻閱了近兩年多的資料,于是便有了《石材的輝煌、迷失與未來——暨石材行業調查報告》一文。也更加印證了我對該起訴不客觀、不理智的判斷。
石材行業的一路走來,是與國家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時代好,運氣就不會太差。經濟飛躍發展,石材消費迅速增加,只要有資源,進口的國產的,都可以賺個盆滿缽滿,這是石材行業的暴利時代。一方面,帶動了行業的產量、自動化、標準化,另一方面,高額利益驅使下,小業主越來越多,單兵作戰,賺一筆是一筆;跟隨著的,是暴利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小業主;現在的石材行業即小又多,品牌意識差,陰謀多戰略少,這是典型的賣資源的生意人的特征。在利潤可觀的年代(1994年~2012年),石材行業缺少競爭者,于是,占山為王,勇者勝。石材行業存在相當時期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他們在價格、資源、市場上無序競爭,內部廝殺;而從不花費工夫在品牌建設和戰略研究上。在多頭分兵占領的石材行業,內部競爭帶來的往往是互相比價,互相攻擊,石材業被自己人標注上“質次價低”的標簽。
2012~2013年,大環境的改變導致了行業的劇變,一方面的需求飽和、產能過剩,另一方面的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下行。石材行業只能通過斷崖式銷價來求得生存,2013年,花崗巖/大理石的總產量幾乎維持不變,說明石材行業正在觀望。2014年,總產量銳減30%,2015年繼續減產,再加上石材行業大多是小企業,以及2012年斷崖銷價的后果。可想而知,對于某些石材人,他們遭遇到了滅頂之災;每天倒閉、跑路、轉行的消息,恐怕是接踵而至。2012年價格之戰開始,石材行業已是人心惶惶,驚慌萬分。環保政策加緊,國企資源的蠶食,各地政府強拆石材市場,石材行業敢怒不敢言。隨著行業越發不景氣,又有預測5~10年的持續萎縮,石材行業,前路迷茫。
變中思變是高手,石材不應是資源,不應是原材料,于是他們瞄準了家居建材市場,這是一塊瓷磚行業經營已久的地盤。石材人愕然,瓷磚人的展廳占據好口岸、面積又大又氣派,石材人卻擠在邊邊角角,面積又小的可憐;瓷磚人西裝革履,石材人卻像土包子;瓷磚人的磚,居然還:好貴好貴好貴!瓷磚的發展越來越品牌化、高端化,當大理石瓷磚的售價超越了石材的價格,石材人徹底被打蒙了:為什么你仿的是我的石材,卻賣得比我貴?
在石材人的后面,是不合理產品結構和無序市場競爭帶來的惡果;在石材人的上面,是環保政策和資源蠶食帶來的恐懼壓力;在石材人的前面,是瓷磚帶來的越來越不顯著的價格差異和市場份額。2014年起,石材有輻射的傳聞就不絕于口,究其責,他們認為,非搶占高端市場的瓷磚莫屬。于是他們將槍頭就指向瓷磚行業。并且,將所有競爭的惡果、和內心的恐懼,釋放向瓷磚行業,逐漸地,瓷石之爭在石材人的心中愈來愈明顯,直到2016年的這場指向簡一的起訴。
但事實上,石材行業對于瓷磚行業的了解并不太多,在中國石材網上兩年多的報導中,出現了兩次瓷磚,一次是壹號大理石瓷磚,另一次是安華大理石瓷磚。這次針對簡一的訴訟,從時間到推進都像有組織的行動,這恐怕還是由于簡一扛著“大理石瓷磚”領導者的旗幟,樹大招風了,他們認為:打倒了簡一,就打倒了所有的大理石瓷磚。殊不知,自身的問題才是最根本的問題,惡性競爭,無品牌無戰略,無創新無升級。
消費者市場的占領,不是打敗敵人,而是自身強大。不學習、不吸收、不合作,永遠做不了強者,也永遠要被打擊!
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石材自降身價,以真作假;假瓷磚定位品牌,以假亂真。感嘆啊,逼真的瓷磚,“真”得讓石材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