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金山銀山,還是綠水青山?石材建陶產業作為南安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曾給南安百姓帶來無限的困惑。
作為“中國建材之鄉”,南安擁有各類工商注冊的石材企業1500多家,石材加工產量及進出口額占全國的60%。然而就在幾年前,石材產業繁榮的背后卻是每年300萬噸的廢棄碎石、石粉排放。那時,粉塵滿天飛,白漿四處流,遍地皆廢料。石材污染,成為南安人的心頭之痛。
如何讓一度曾走入環保紅線的這一傳統產業煥發新生?近年來,南安市委市政府通過鼓勵科技創新、發展石材創意等,推進石材產業逐步走上清潔生產、循環發展之路。
位于南安石井的的中泰(石井)石材集控區,是南安市規劃的石材產業二次創業的試驗田。這個由泉州中泰投資有限公司主導建設的石材工業園區,因大打“循環經濟牌”,受到了全國各地石材界的強烈關注。
走進中泰(石井)石材集控區,水泥路縱橫交錯,石材加工企業、研發中心、物流保稅倉庫區、進出口加工區、石粉碎石綜合利用區、污水處理區排列錯落有序。
中泰石材集控區自開工建設以來,就提出了“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理念,走出石材產業的創新發展道路。為了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園區內項目建設都設置有專業的污水處理區,通過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對石材加工產生的廢水重新加工再循環利用,既保護環境又節約成本。
在發力循環經濟的同時,南安也不忘整治污染企業。近年來,南安市關閉657家“三無”石材企業,停電、停產整治1500多家違法排污企業,使不達標的污染企業無處藏身。
以“低碳、創新、品牌”為主題,遵循“全封閉、大循環、再利用”的發展理念,南安鼓勵石材企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全市經批準持證經營的石材企業生產廢水全部循環利用,實現“零排放”。
如今,南安石材產業集聚的官水石三鎮,早已不見昔日的粉塵飛揚、污水橫流,現在清澈的西溪水穿城而過,在陽光映照下波光瀲滟,抬頭仰望是一片藍天白云……經過幾年時間的調整,南安石材建陶行業,告別了原先掠取資源、肆意排放的粗放式經營,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