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腳線又名地腳線
它位于墻面和地板的連接位置
是一種專門保護腳踢得著的墻面區域
而設立的裝飾線條

現代住宅越來越講求極簡
部分認為踢腳線是一種視覺累贅,能免則免
那么踢腳線到底該不該裝呢?
看完再決定要不要踢腳線吧!
部分認為踢腳線是一種視覺累贅,能免則免
那么踢腳線到底該不該裝呢?
看完再決定要不要踢腳線吧!

踢腳線的款式
1.高度
門的靈魂是高度,踢腳線的靈魂也是高度。國內標準踢腳線的高度是8cm,這個高度很平庸,如果用的踢腳線材質不好的話,很顯low。 1.高度
國外的房子,踢腳線的高度一般很高,至少都在15cm以上,有的甚至是20cm,當然這也是配合他們比較高的層高設計的。國內的房子一般層高沒有那么高,但是做到12cm甚至15cm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2.造型
跟高度問題相比,造型更容易為人忽略。門是有造型的,踢腳線最好也能配合門的線條來設計,這樣整個空間才會比較和諧流暢。

有造型的踢腳線樣式
3.顏色
踢腳線到底是跟門一起買還是跟地磚一起買,是跟門的顏色接近好,還是跟地面的顏色接近好?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好多種,17cn小編我舉幾個實例來參照。
1.和門套一樣,橫向的延伸感更強。

2.和地面、或波打線一樣,則更能明顯的區分墻面和地面。

3.和墻地面都不一樣,以相近的色系作踢腳線,既和諧又豐富空間的運用。

踢腳線的種類
踢腳線除了款式多以外,材質選擇更重要。一般市面上常見的踢腳線分別有以下4種:

石材踢腳線優點就在與它的耐磨性是比較強的,而且性價比很高,現在家庭裝修中很多地面裝飾選擇的都是石材。
其中石材踢腳線可分為大理石和人造石。大理石檔次高,成本高。人造石可塑性強,色彩繁多,質感不如大理石。利用其自然質感與其他裝飾相呼應,起到很好的美化裝飾效果。

踢腳線的功能
1.保護墻體,防止地板變形
可以讓墻體與地面之間的結合更牢固,防止因外力碰撞造成墻體變形和損壞,這是踢腳線最重要的功能,沒有踢腳線,家居地板無法鋪設。木地板伸縮大,石材伸縮稍小。
如果鋪設地板時緊緊貼墻,在遇熱或遇濕膨脹時就無法伸展,地板相互擠壓,就會起翹、變形甚至損壞。同時可以保護墻面避免家具等物品的撞擊而破壞。因此,踢腳線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此。

2.遮擋線路和縫隙
地面與墻面之間的結合可能不是很好,所以需要踢腳線的加入而讓其達到平整。比如木地板存在著熱脹冷縮的現象,所以安裝工人一般在地板與墻面之間的交接處留出縫隙,視覺上很不美觀。有了踢腳線,就也可以起到完美的遮擋作用。
因為裝修原因,也可以把部分線路藏于踢腳線里,起到很好的修飾作用。可以在墻上開槽,也可以選擇帶線孔的踢腳線。

3.防水滲,易清潔
使用踢腳線,可以有效防污,在打掃衛生時,能有效保護墻面不被弄臟,水不易滲入墻面,像廚房、浴室等瓷磚鋪設率高的地方最常需要踢腳線。即使拖地、掃地時弄臟墻腳也方便清洗。特別是貼壁紙的情況下,踢腳線較為有用。

4.裝飾美觀
選擇合適的材質、色彩能起到美化空間的作用,大大提升家居氣質。
材料及顏色與地面或墻面的不同,讓空間有層次感,看起來更加美觀;當墻壁與地面色彩比較接近,出現混色時,用踢腳線去分隔,高顏值的踢腳線,令上下空間的過渡和銜接更完美,整體裝飾和諧自然、渾然一體。

踢腳線的安裝工藝
1.明裝踢腳線
所謂踢腳線明裝,是在墻地面施工完畢后直接在墻腳位置鋪貼踢腳線,踢腳線露于墻體外。


明裝踢腳線
2.暗裝踢腳線
在墻體最下方位置劃出踢腳線位置,然后開出一道凹槽,將踢腳線裝入凹槽,施工完畢后踢腳線表面與墻面處于同一水平面。


暗裝踢腳線
至于踢腳線要明裝還是暗裝?這個問題業界也是眾說紛紜。下面從施工難度、實用性、價格、風險等方面來看看它們之間的優劣。

踢腳線的選購
裝修無小事,挑選踢腳線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避免買回來了用不著的情況發生,選購時需要注意以下的事項:
1、購買數量要算好。踢腳線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損耗率,一般為5~6%的損耗。購買前一定要實地量度好尺寸,比如實際長度為100米,那么需要購買數量就是100*1.06=106米。
2、善用建筑材料。采用石材踢腳線,可以考慮運用剩下的邊角料進行二次加工做成踢腳線(買現成的也可以),這樣既保證了與地磚紋理一致,效果和諧,也避免浪費。
3、色彩材質,搭配有方。譬如地面鋪貼的是木地板,踢腳線最好還是采用木紋的,或者是純白色;選擇與地面磚相近的顏色絕對沒錯。
4、做好鋪貼規劃。在做踢腳線前,要做好家具(衣柜、書桌、沙發等貼近墻面的家具)擺設規劃,避免家具無法貼墻產生間隙。
5、最好還是裝實心踢腳線。有些業主喜歡把電線藏匿在踢腳線內,這樣除了容易導致安全隱患,也為小昆蟲提供了舒適居住環境。

這樣看來
無論從實用性還是美觀程度上考慮
踢腳線都是家裝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
你還在猶豫要不要裝踢腳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