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教授是國內較早從事移動互聯網研究及教育普及的專家,現專注于研究移動互聯網與各相關行業結合的工作。為國內以清華大學、市長學院等多家知名機構授課,現有粉絲過千萬,正打造國內第一大移動互聯網媒體,有豐富的行業從業經驗。
“不久的將來,
水頭將成為中國石材業的品牌中心!”
——
耿軍民教授對水頭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調研得出的結論
這個觀點,你怎么看?
鵬翔實業董事長王少芳
我持保留態度。
石材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品牌的最終目的是要服務于營銷,要樹立一個品牌則需提升服務與產品附加值,而這些應該是要依托深入消費群體的體驗店等來支撐。因此,我認為未來水頭應該會是集加工生產體驗展示設計的石材基地,在這里,有實力的企業直接進入終端消費市場,發展出適應當地的品牌工作室或者專賣體驗店,品牌化會以星羅棋布的模式呈現。
廈門石材商品運營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奇輝
我認同這一看法,如完整一點,應該這樣表達:以廈門與水頭為中心的閩南區域。
而在成為品牌中心之前,可能會經歷品牌萌芽、發展、成熟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則少不了政府引導、石企自律自強、媒體宣傳、協會引導、設計師參與等等。
石材行業的品牌與其它行業有所不同,應該有以下幾種:原材料品牌、生產加工品牌、服務平臺品牌。水頭目前石材企業品牌意識有,但因行業特性問題,品牌樹立較難,要有一個過程。
都說石材向來只有企業的品牌(雖然也缺乏消費者認知),而基本沒有石材產品的品牌,很多石材人說應該有意識地加強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在我看來這個說法不對,其實石材向來只有材料品牌,所有項目招標只定材料名稱,并不確定加工企業;兩種形式的品牌都要推,可避免惡性競爭,提升行業整體形象。
鵬基石材董事長張躍前
對于這個觀點,我認為得取決于政府對行業的支持力度,水頭如果能繼續保持匯聚全球石材礦山直銷品種,品牌中心是可以實現的,跟中國陶瓷品牌中心—佛山,是同樣的方向。
石材行業目前因為行業歷史較短,小作坊同質化惡性競爭嚴重,導致企業收益無法支撐品牌打造前期費用。再者,門檻低,人才培養和留用難。以及第一代石材企業老板由于市場需求大,沒有注意品牌打造,因此一直以來都給人一種品牌薄弱的形象。
在我看來,品牌首先要能為消費者創造高附加值,才能算是品牌。行業開始打造品牌就是細分領域和挖掘市場的開始,也是提高終端消費者的認可度,增加產品價值的途徑。
很多人說應當將石材行業的品牌分為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我認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樣才能分別適應家裝市場和公裝市場。
而水頭在成為品牌中心之前,可能會經歷:第一階段(萌芽):目前處于傳統經營的區域寡頭品牌。第二階段(初生):行業大咖出來整合,讓消費者開始認知。第三階段(成長):資本進入快速打造品牌,國際品牌的出現。
當然,因為石材的產業鏈太長,水頭石材市場屬于初加工的一級批發市場,對終端消費者的距離很長,要成立品牌就需要在終端的石材企業調整戰略,立足水頭放眼世界。
中國花崗石現板集中采購平臺創始人蔡棟梁
我覺得水頭成為品牌中心是未來的必經之路,這是整個產業的事情,需要政策、標準來引路,同時也需要更多企業提升服務與質量。
如果能改變整個產業鏈的模式,聯合更多群體,形成平臺,再用平臺聯合平臺,深入解決難點痛點,那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品牌。此外,我相信在未來,服務會是品牌不可缺少的一大環節,就像傳統的格力、美的,或者新興的滴滴打車、微信、共享單車等,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先在服務上下功夫,很快就以點帶面把品牌打響了,我在做中國花崗石現板集采平臺也是抱著這種信念。
將石材的品牌分為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其實是一種特性使然,因為石材是公裝和家裝必不可少的建筑裝飾材料,我們不能要求每一種石材、每一家石企都必須跨界推廣,為終端消費者孰知,而是應該站在一種人性化的角度來看待,企業品牌的樹立有益于公裝工程,產品品牌則能幫助走進家裝市場,這樣區分有助于企業根據自身特性,發展處具有特色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