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石材經歷2017的環保高壓整治,2018開年后開工率不足50%,有些石材加工區已規劃成為限制或禁入區,許多工廠為重新選址開工而傷透腦袋,雖然也規劃了產業轉移園區,但是園區規劃設計仍然落后于現在的環保政策要求,只是將污染從一個地方轉移另一個地方,左手換右手而已,這種簡單的模式已不適當前石材生態工業園發展趨勢了!
隨著國家全面加大環保整治力度,不少石材市場被迫整改、外遷甚至關停。面對環保拷問,讓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石材人進一步順應發展要求、明確發展方向、理清發展思路,以落實石材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為契機,以園區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為載體,探索一條效益好、排放少、可持續的行業發展新路,以戰略的高度積極推動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
2017 年12 月21 日,在綠色礦業發展戰略聯盟成立大會上,我國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全國標準——《固體礦產綠色礦山建設指南(試行)》(T/CMAS)正式發布;2018 年1 月1 日,我國第一部專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現“綠色稅制”的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環境保護稅同時開征。關于石材行業的環保整治仍在持續進行,系列措施仍在持續發布。
建設綠色石材產業園,將是云浮必經之路
縱觀整個動蕩的市場,所幸我們看到,仍有一波石企積極借力,主動探索石材新商業模式,尋求企業發展的突破之路。江西廬山、湖北隨州、北京朝陽、山東萊西等先后走出了石材產業環保的新路子。
石材行業生態工業園區是通過環境管理、以及能源和石材原料等資源方面的合理使用,尋求改善環境和經濟行為的石材生產及加工園區。石材行業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是未來實現環境保護、優化行業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途徑,是緊密結合行業實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創造性實踐。
石材生態工業園是在現有的石材園區的全面升級與提高,是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高效、穩定、協調和可持續性發展的人工生態復合系統。通過模仿自然體系,共生和層疊實現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回收和循環進行資源和材料的可持續性利用,以產業聚合和產業生態學為核心,消除發展和環境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的影響和生態的破壞。
1觀念轉變與創新驅動
近年來,按照《石材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具體要求,在中國石材協會的統一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石材生態工業園建設的理論研討、宣傳推介和試點建設,同時進一步完善《石材園區建設標準》的相關內容,突出生態園區建設的導向作用,制定相關石材生態工業園建設實施意見等。
首先要改變把石材生產加工定位于傳統落后產業的錯誤觀點,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固步自封。要樹立信心,增強發展的動力,高起點高標準的進行產業規劃和園區建設。石材企業要樹立資源節約與企業效益相結合的新觀念。要把園區建設創新、企業管理創新和產品設計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可以通過建立創新基金,支持創新項目,開發創新平臺,組織上下游對接的產業聯盟,以市場引導開發,以應用促進創新,加強石材開發和石材企業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把創新作為行業發展的原動力。
其次要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和園區進行試點,近年來不同城市涌現了一批石材生態產業示范園區,例如成都建工精品石材園、天津天下石倉、江蘇南通東升國際石材城及云浮中云石海一城一園等。
同時,根據地區的特點突出差異化發展,每一個城市可結合自身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區位優勢,礦產資源分布、區域消費習慣、從業人員素質、自然地理特點和氣候差異,形成各具特色的園區生態系統,通過聚集、擴散、示范的作用,有序扎實推動石材行業生態園區的建設。
2構建循環經濟體系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性的簡稱,是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為目標,以減少浪費和再利用循環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為基本模式。
近幾年來,石材行業循環經濟在園區建設中逐步實施,收到一定成效,且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目前國內天然石材開采平均利用率為35%左右,也就是說,超過50%的不可再生資源變成了廢石渣,而一般來講,加工過程中又會產生不少于20%的廢料。因此,提高石材廢料的綜合利用十分必要。
在石材加工過程中,大量的切割和拋光用水和石粉一起混雜,經過污水循環系統的沉淀后,在污水處理設備的機械作用下達到了泥水分離,凈化過的水可以再次利用,而石粉可作為制磚的主要原料。
中云石海一城一園園區的“云浮市云安區金匠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環保磚廠”就利用石粉生產的石粉磚解決了廢石粉的出路,同時減少了傳統制磚業的取土量,保護了土地資源。廢棄的石粉還可以生產仿石涂料,仿石涂料是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生產出色澤艷麗,天然質感強烈的仿生材料。
同時,石粉可以作為高性能混凝土的參合料,讓混凝土具有高凝性、高抗滲漏性和高強度。利用廢石粉還可以生產樹脂型人造石,降低合成成本。在玻璃、皮革酸、造紙、墻體材料的生產中,石粉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對石材鋸泥進行磁選去除礦石中的鐵含量,去鐵后的鋸泥符合高檔陶瓷原料的含鐵量要求,而鐵質也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礦山碎石可以替代鵝卵石作為公路地基原料,石材板材加工邊角余料可用于花園、公園步道和花臺砌筑。
3清潔生產與廢水處理
清潔生產是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與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增加生態效益,減少人類和環境的風險,實施清潔生產意味著石材業傳統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是石材生產加工從粗放式轉向集約式的關鍵環節和有效途徑。
清潔生產的基本原則一是環境影響最小化,二是資源消耗減量化,三是優先使用再生資源,四是循環利用原料和能源,五是產品無害化。
2013年中國石材協會頒布了清潔生產的有關要求,通過具體標準來規范和約束石材企業的生產行為、生產方式、生產場所,促進石材企業淘汰落后的裝備、工藝和管理方式,鼓勵使用新裝備和新工藝。將清潔生產分為國際領先、國內領先和國內基本水平三檔。
根據清潔生產要求,中云石海在園區建設方面,計劃安裝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系統,保證污水不出廠。廢渣先在廠區固定堆放,并及時清運。對加工生產線進行調整和改造,重點增加先進的除塵設備,對生產車間重點粉塵源進行吸塵和排塵處理。對噪音采取必要的隔音措施,用移動式和固定式檢測儀器對生產車間內和園區噪音進行監測。
石材園區的廢水包括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其中生產廢水的處理和利用是重點。結合行業和產品特點,一般通過設立明溝、暗溝、沉淀池、塔式污水處理站等實現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通過除油、過濾等進行物理處理;通過化學沉淀,電解等進行化學處理;通過混凝吸附、離子交換,電滲析等進行物理化學處理;通過耗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等進行生物處理。讓生產廢水真正實現零排放和循環利用。
4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制造
綠色制造體系包含物料轉化全過程和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以生態保護和資源利用為主要目標。石材行業要逐步推行綠色產品設計、綠色能源選用、綠色材料選擇、綠色車間建設、綠色規劃,綠色再利用等環節。產品設計要綜合考慮資源和消耗少,生產和使用污染小、能源要通過共享和梯級使用提高效率,車間布局要有安全性效益型經濟性舒適性的綠色車間,工藝規劃要建少生產中的消耗,而產品的包裝要采用易回收。努力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傳統的石材產品生產模式是一個未閉合的開環系統,而按照綠色制造理念,要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以系統集成的觀點考慮產品環境屬性,改變原來末端處理的環境保護辦法,對環境保護從源頭抓起,并考慮產品的基本屬性,使產品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壽命、質量等。
建設園區要充分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在石材礦山方面采用先進的開產技術,嚴格控制荒料的規格尺寸。在石材加工環節改進加工工藝,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同時,注重對員工進行專業化培訓,掌握現代石材加工方法,以及選料和排版的技術,最大限度減少固體廢料的人為產生。
5建立園區集成系統與標準體系
一般來講,目前的石材園區是由眾多的石材加工及附屬配套企業的簡單集中。園區以系統集成觀念建立循環模式:一是建立物資利用集成系統,促進企業上下游供給需求關系,規劃物資流動的方向、數量和質量。二是建立能源供給系統,根據不同工藝的用能質量,所處的自然區位,可采用除電能外的其他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三是建立共享信息系統,通過網絡平臺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臺,達到信息共享目的。四是建立配套設施集成系統,污水集中處理、廢物集中回收使用,能源和水資源集中供給。五是建立技術開發集成系統,建立研發中心,對企業的工藝流程進行生態化改進。六是設置可共享的生活設施,如倒班房,食堂、運動場等。
根據環保部關于生態工業園區規劃相關指導意見,中云石海結合石材行業的特點,啟動行業生態園區標準體系的建設。按照園區經濟發展指標、生態工業指標、生態環境保護指標以及綠色管理指標,分別確定具體的內容。而在園區經濟發展指標中,注重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將石材產品單位產品的綜合能耗、材料消耗以及新鮮水的消耗作為重點。在生態工業特定指標中,將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能源重復利用率、原材料的可替代性以及廢物處理設施共享度作為重點。在生態環境保護指標中,將污染物排放、污染物的處理處治、廢水產生量、固體廢物產生量,有害有毒物產生總量以及園區綠地覆蓋率等作為重要的指標。在綠色管理指標中,將促進園區建設的制度和規定的實施,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所占的比例,環保設備的使用以及員工清潔生產培訓作為重要指標。
堅持新思路、新機制、新方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充分考慮石材行業的特殊性和園區建設的客觀規律,既要滿足近期的生產經營的需要,又要兼顧長遠的發展目標,徹底改變傳統石材行業在人們心目中臟亂差的落后形象,將生態園區的建設作為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支撐和突破口。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借鑒自然生態系統,構建人工復合生態體系,以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浪費和最小的污染,以循環和共享的理念,以石材生態園區為載體,實現石材行業轉型升級的美好未來。
經歷一輪行業洗牌后,也許云浮石材將迎來產業發展的新春天。我們因石材的興起,而結緣,而對話,也應為石材的發展而努力,共守護。石材來自于青山綠水,石材人也應該以青山綠水回報大自然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