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上承敦煌、云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在著名雕塑家、美學家王朝聞眼中,安岳石刻“古、多、精、美”。
輝煌歷史
石刻造像10萬余尊,遍布69個鄉鎮

后繼無人
當地曾設石刻專業,無一人報名
如何破局?
首先得培養人,可借鑒雕塑專業
在四川資陽市安岳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學校曾在3年前開設石刻專業,邀請包括中國傳統雕塑研究院專家委員唐立新等,以培養石刻專業人才,傳承安岳石刻工藝。然而,無一人報名,學校不得不取消這一專業。
“年輕人不愿意學,還在做這行的很少,年齡也至少40多歲了。”盡管成功入選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但安岳石刻傳承人石永恩高興不起來。他擔心,再過二十年,安岳石刻工藝會失傳。

▲石永恩兒子石光緒家中,擺放著不少他雕刻的作品。

▲石永恩兒子石光緒家中,擺放著不少他雕刻的作品。
石刻造像10萬余尊,遍布69個鄉鎮
在安岳廣袤的山鄉,摩崖石窟遍布全縣69個鄉鎮,石刻造像達10萬余尊。這些安岳石刻,始鑿于南北朝時期,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時期,南宋以后走向衰落。如今,安岳石刻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9處。2000年,安岳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刻藝術)”。


▲安岳石刻“紫竹觀音”
1947年出生的石永恩正是本縣東勝鄉人,師從安岳著名石刻藝人石金山,還曾跟隨四川省展覽館毛主席頭像雕塑班班長陳家云學習。自16歲時進入“打石門”,成為一名石匠,便與石頭結下不解之緣。
“打石頭時,我對安岳各地寺廟中的佛像很感興趣,覺得這些佛像造像精美、線條流暢、神情豐富多彩,就慢慢著了迷。”石永恩回憶,漸漸迷上安岳石刻后,他常在白天趁著休息時,到附近寺廟里看石像,拿著石頭模仿造像。
1992年,石永恩倡導成立安岳石刻藝術總公司,后承擔起安岳圓覺洞紫竹觀音和臥佛造像的雕塑任務。此后,他帶領安岳石刻工藝團隊,還雕刻了黃龍溪大佛寺高16米的漢白玉坐佛、蜀南竹海長18米的臥佛造像,貴州獅子橋、成都文殊院、青城山圓通寺等不少地方均有他的石刻作品。“小的作品不算,大件的至少幾十處。”石永恩說。
今年5月,石永恩成為安岳石刻工藝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石永恩正在工作
當地曾設石刻專業,無一人報名
在安岳縣文體廣新局相關負責人看來,安岳石刻工藝藝術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然而卻和不少非遺項目一樣,面臨石刻藝人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斷代困局。
該負責人介紹,石永恩從事石刻行業后,曾帶過近30名徒弟,此外還有一批人從事石刻行業。盡管未統計過具體人數,但從約20年前的5個安岳石刻傳承點來看,從業人員至少一兩百人。但最近幾年,安岳石刻主要靠石永恩一個家族的人支撐,傳承人也只剩下石永恩及其大兒子石光緒,其他從事石刻行業的人寥寥無幾。

▲石光緒(中)在石刻作坊內,指導工匠雕刻。
“石永恩這個家族的一二十個人,主要靠在外承包工程維持。”該負責人說,而其他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要么已去世,要么改了行。據他分析,安岳石刻之所以后繼無人,主要是因為年輕人不愿學和缺乏足夠的保護、傳承資金。“做石刻需要吃苦耐勞,學的時間也長,一件作品有時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做出來。所以,年輕人不愿學,在外打工選擇更多,掙錢也更容易一些。”

▲石光緒家中,擺放著不少他雕刻的安岳石刻造像。
不止是石永恩和石光緒父子倆感覺祖業難繼。安岳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曾在2015年設置石刻專業,打算招收一批學生學習安岳石刻工藝,將這一非遺項目傳承下去。然而,尷尬的是,原本預計招收30人,最終卻無一人報名。2016年,學校只好取消了這個專業的招生計劃。
首先得培養人,可借鑒雕塑專業
石永恩一直有個想法,兒子石光緒帶著的一幫人雖然從事安岳石刻,但卻在外地辦廠,他希望兒子能夠回到安岳。“安岳石刻需要回到安岳,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支持,可以考慮建設一個石刻展覽館。”石永恩說。
在石永恩父子看來,安岳石刻工藝要傳承下去,首先得有人愿意學。而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在項目保護和傳承經費等方面予以支持。“我還有一個想法,在60歲左右時將安岳石刻比較知名的佛像都刻下來,比如紫竹觀音、臥佛,然后帶著到全國各地去展覽。目前,我已經刻了二三十個了。”石光緒說。

▲石光緒在作坊內雕刻佛像
“年輕人不愿學,我也覺得很遺憾。”中國傳統雕塑研究院專家委員唐立新唐立新說道,安岳石刻工藝首先得培養人,才能談保護和傳承。“現在不少大學尤其是美術學院都有雕塑專業,但雕塑專業學的多是西方雕塑。”
唐立新認為,安岳石刻作為傳統手工藝,可以借鑒雕塑專業,先塑后雕,這樣也更科學。“此外,安岳石刻雖然在外有一定名氣,但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宣傳,比如通過辦巡回展出的方式,以擴大影響力。”
對此,安岳縣文體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安岳正在做相關規劃方案。根據初步方案,下一步,安岳石刻工藝的傳承將納入安岳全縣規劃,做到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同時,還將建立石刻文化產品生產基地,促進安岳石刻工藝開發和合理利用;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利用進修、講座、研討、培訓等形式,對相關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以提高安岳石刻工藝水平。
來源: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