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文化源自中國古代的文化階層,千百年來,帝王將相、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品石的風尚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系列而理論性的賞石文化。其中太湖石、英石、靈璧石、黃蠟石成為家喻戶曉的園林景觀石。
精美的太湖石

太湖石,顧名思義出產于江南地區的太湖流域。它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巖石在河湖中經水波蕩滌和河沙沖擊、侵蝕,漫長歲月緩慢形成的。古人歸納太湖石的特點:“皺、漏、瘦、透”。我認為,除了以上特點外,還有它的“怪、丑”,并且越怪越丑就顯得更有味道。

太湖石擺件
太湖石在古代開發技術低下的時候產量非常稀少,一般用于皇宮、官府、莊園等園林景點?,F代則適宜布置公園、草坪、校園、私家庭院、旅游景點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太湖石園林景觀
“太湖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它玲瓏剔透、奇丑無比、形狀怪異,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觀賞石頭。它代表著古代廣泛應用的園林景觀石,雖然在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北京、安徽、浙江都出產類似的景觀石,人們仍然習慣把類似的這一類石頭統稱為“太湖石”。
泉州的賞石文化

泉州自古以來人杰地靈,“滿街皆圣人”。唐宋以來,泉州城里更是群賢畢至的地方,文化氣息十足濃厚,賞石文化自然是有史可考的。泉州靈山著名的“風動石”是一座原生態的山石,它有山、有石、有景、有字、有詩、有傳說、有歷史、有宗教文化、有國際背景,堪稱世界上少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結合的精品。

泉州港在唐宋時期是國際港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貿、宗教、文化交流中心。城東門外靈山,相傳唐武德年間,伊斯蘭教教主穆罕默德派遣門徒三賢沙謁儲、 四賢我高士來泉州傳教。后卒于泉州,葬于此山,山顯靈光,故名靈山。其墓葬被尊稱為圣墓。圣墓對面100米處,有一獨特的天然景觀:磐石寬闊如觴,上有巨石矗立,每逢大風刮來,石頭因受風力推動,微微搖動卻不曾滾落,故名“風動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以此石類毬,而其色蒼然,沈碧似玉,命其名為“碧玉毬”。

泉州沿海多臺風,風力迅猛無比。巨石兀然搖動而卻不曾墜落,蔚為新奇壯觀。游客以一己之力也可以將它微微推動,令人驚嘆不已。風動石成為老泉州十大景觀之一,文士雅其名曰“玉毬風動”。
風動石屬于難得一見的自然景觀,但文人雅士在賞玩之余,也曾在風動石上留詩刻字,更增添了其人文價值。石上的詩文、書法保留得相對完整,正面“碧玉毬”三個大字及其下角“天然機妙”四字十分醒目,其下明代朱炳如等人的詩刻也十分完整。遠觀猶如天上落下的一枚方印,古意橫生!
歷史的變遷總是飛快的,如今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的船沒有再過來泉州港經商和傳教了,但留下了許多生活的遺跡,其中包括“靈山圣墓”。善良的泉州人卻沒有把他們遺忘,先賢的墓地被保起來,成了風景區。那塊巨石也依然站立在風中,望著靈山圣墓,巍然屹立。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去愛,
也值得大家彼此分享。
對于美石,
更應該如此。
我熱愛文化之城泉州,
更熱愛一個擁有美石的泉州!
精美的太湖石

太湖石,顧名思義出產于江南地區的太湖流域。它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巖石在河湖中經水波蕩滌和河沙沖擊、侵蝕,漫長歲月緩慢形成的。古人歸納太湖石的特點:“皺、漏、瘦、透”。我認為,除了以上特點外,還有它的“怪、丑”,并且越怪越丑就顯得更有味道。

太湖石擺件
太湖石在古代開發技術低下的時候產量非常稀少,一般用于皇宮、官府、莊園等園林景點?,F代則適宜布置公園、草坪、校園、私家庭院、旅游景點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太湖石園林景觀
“太湖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它玲瓏剔透、奇丑無比、形狀怪異,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觀賞石頭。它代表著古代廣泛應用的園林景觀石,雖然在云南、貴州、廣西、湖南、湖北、北京、安徽、浙江都出產類似的景觀石,人們仍然習慣把類似的這一類石頭統稱為“太湖石”。
泉州的賞石文化

泉州自古以來人杰地靈,“滿街皆圣人”。唐宋以來,泉州城里更是群賢畢至的地方,文化氣息十足濃厚,賞石文化自然是有史可考的。泉州靈山著名的“風動石”是一座原生態的山石,它有山、有石、有景、有字、有詩、有傳說、有歷史、有宗教文化、有國際背景,堪稱世界上少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精神結合的精品。

泉州港在唐宋時期是國際港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貿、宗教、文化交流中心。城東門外靈山,相傳唐武德年間,伊斯蘭教教主穆罕默德派遣門徒三賢沙謁儲、 四賢我高士來泉州傳教。后卒于泉州,葬于此山,山顯靈光,故名靈山。其墓葬被尊稱為圣墓。圣墓對面100米處,有一獨特的天然景觀:磐石寬闊如觴,上有巨石矗立,每逢大風刮來,石頭因受風力推動,微微搖動卻不曾滾落,故名“風動石”。明代泉州知府周道光以此石類毬,而其色蒼然,沈碧似玉,命其名為“碧玉毬”。

泉州沿海多臺風,風力迅猛無比。巨石兀然搖動而卻不曾墜落,蔚為新奇壯觀。游客以一己之力也可以將它微微推動,令人驚嘆不已。風動石成為老泉州十大景觀之一,文士雅其名曰“玉毬風動”。
風動石屬于難得一見的自然景觀,但文人雅士在賞玩之余,也曾在風動石上留詩刻字,更增添了其人文價值。石上的詩文、書法保留得相對完整,正面“碧玉毬”三個大字及其下角“天然機妙”四字十分醒目,其下明代朱炳如等人的詩刻也十分完整。遠觀猶如天上落下的一枚方印,古意橫生!
歷史的變遷總是飛快的,如今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的船沒有再過來泉州港經商和傳教了,但留下了許多生活的遺跡,其中包括“靈山圣墓”。善良的泉州人卻沒有把他們遺忘,先賢的墓地被保起來,成了風景區。那塊巨石也依然站立在風中,望著靈山圣墓,巍然屹立。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去愛,
也值得大家彼此分享。
對于美石,
更應該如此。
我熱愛文化之城泉州,
更熱愛一個擁有美石的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