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走于各個大板市場,與老友喝茶聊天。無一不在抱怨市場競爭激烈,同品種的競爭對手太多,愛馬仕灰的經銷商已達100家以上。國產大板經銷商的井噴狀態已成現實,再加上目前供需失衡,運營成本增加,許多經銷商被迫陷入價格戰的惡性競爭之中。
價格戰的目的
01
在筆者看來,石材企業打價格戰無非出于以下幾個目的:
1.某品種的市場已經飽和,而市場中競爭者太多,通過低價的策略阻止新的經銷商入場,并且將一部分實力不強的經銷商逼退出這個市場。
2.想要在這個品種市場中獨占鰲頭一家獨大,前期通過「價格戰」將最大的競爭對手踢出局,后期再重新制定游戲規則獲利。

3.經銷商急于清倉退場,將所剩庫存進行甩賣。
4.新入場經銷商為了短期內盡量獲取客源,采取打「價格戰」的方式進行獲客。
5.經銷商在短期內需要獲取大量現金運營周轉。
價格戰的后果
02
常規理解的價格戰就是:你賣100我就賣95,你賣95我就賣90,這樣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劣幣驅逐良幣。
比方說菜市場里有好幾家賣豬肉的,A賣10塊錢一斤,B注水后賣8塊錢一斤,結果消費者都去買B家的豬肉了,A一看情況不對,于是也注水后賣8塊,其他的商戶也紛紛效仿,C看著反正都在注水,于是注入更多的水賣6塊錢一斤。到最后,這個菜市場里將沒有賣不注水豬肉的了。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羊毛出在羊身上,當通過低價格來進行營銷策略的時候,受傷的往往就是消費者。
如何提高勝率?
03
在做出打價格戰的決策之前,筆者認為企業應該首先衡量當下帶來的盈虧平衡問題,及戰后的預估收益問題。
如果權衡利弊后,依舊認為這場價格戰非打不可,那么以下幾招你可能不得不會:
一、做好前期工作
很多石材企業打價格戰,到最后卻發現把自己打死了,這往往是前期工作不足所致。在此,筆者建議企業在價格戰之前做好“一個準備,兩個調研”:
1.前期準備:庫存儲備;產量提升;原材料壟斷;確保銷售渠道暢通;擴充產能;應急備案;資金賬期;財務預算。
2.競品調研:自身和對手的盈虧平衡點;怎樣提升對手盈虧平衡點障礙增加其運營成本,從而迫使其放棄降價;自身與競品差異化,如何防止被競爭對手替代;提前做好對手反撲預案。
3.打價格戰需要做好的環境調研:行業趨勢;競爭現狀;國家政策;當地法規;群體利益相關等。
二、多品牌/品種聯合作戰
寶潔采用的多品牌策略使其在日用品市場所向披靡,以洗發水為例,去屑海飛絲、無硅油潘婷、飄柔護理,專業洗發護發沙宣的多品牌,使寶潔實現了在該領域的全覆蓋、高收益。
那石材企業又如何借鑒這種多品牌/品種策略呢?
首先,石材企業的多品牌/品種策略必須是向下延伸。
例如,A經銷商現在主營灰板愛馬仕灰,價位在200元左右,他可以繼續引入新品種灰板,價格在150左右。這樣當客戶進店之后, 即使不接受200元價位的產品,也能立刻有新的品種進行補位營銷。
又或者,B企業現在在市場上打造品牌「高端很貴」,出現了競爭對手C的品牌「我也高端但是沒那么貴」,此刻B的策略絕對不是將自身品牌價格降到和C一樣的位置,而是新出一個品牌「性價比高」來對B進行狙擊,并且進一步瓜分自身品牌「高端很貴」定位以下的市場份額。
其次,為什么多品牌/品種策略必須是向下延伸?
因為石材企業在前期營銷過程,在消費者心中制造出來的認知半徑已經固化。
假如東星奢石如果出了一個300~500價位的輕奢品種,你第一反應可能是好奇。
但羅源紅經銷商突然說要做一個300~500的奢石品種,你第一反應可能是好笑。
最后,多品牌/品種聯合作戰策略多適用于已經成型、成規模、成品牌的商家。
他們需要做的是將已有客戶資源進行轉化,將他們消化在已有的產品線中,才能達到資源利益的最大化。
一件凈面T恤,優衣庫、Nike、Gucci的價格天壤之別,但為什么平價優衣庫沒有完全取代Nike、Gucci等品牌?因為Nike、Gucci的品牌溢價是優衣庫所不能取代的。低價也從來不是客戶成交的唯一理由。
作為石材品牌,怎樣增加溢價理由?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加人工附加值服務
為客戶提供工程單拆解服務,計算出最符合尺寸規格產品,并銷售給客戶。
將產品高清圖片進行保存上傳,讓客戶能夠在線查看產品。
將產品高清圖片進行保存上傳至家裝模擬軟件,讓客戶能夠實時預覽裝修效果。
2.提升實物附加值服務
客戶購買產品贈送包裝(托盤、國內貨運架、出口架)
外地客戶贈送貨運保險,開箱破損包賠。
提供的溢價理由必須是基于產品本身,而非其他。在水頭出口韓國單最火的那幾年,許多石材經銷商的「附加服務」無所不用其極,為客人提供「吃好、喝好、玩好」的服務,卻唯獨沒有對產品服務進行升級。而如今,只得感嘆「韓國單」風光不再。
綜上所述,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要打價格戰必須增加溢價理由。而溢價理由,也必須「以產品為本」。
打「價格戰」往往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經銷商各自為了獲取市場份額的無奈之舉。
奧特曼會和黑白根打價格戰嗎?
古堡灰會和愛馬仕灰打價格戰嗎?
不同的產品,價格戰很難打起來。哪怕是相互替代程度很高的產品,經銷商也會根據其各自的特性進行營銷,極力避免進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同樣的產品,也可通過差異化避免在價格上短兵相接。例如中國啡網,A經銷商賣75/㎡, B經銷商賣95/㎡,兩家經銷商產生差異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價格戰,而是各自針對的客戶群體不同、生產、加工標準不同。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多的能創造差異化的地方?我想作為資深石材人的各位肯定還有更多的方法和見解。
寫在最后
“價格戰怎么打”——今日開啟這個議題,絕不是出于對石材行業目前價格混戰狀態的認可或支持。生產刺激消費,消費反過來促進生產,當產能過剩的時候,在“急剎車”之前,商家采用營銷策略進一步調動消費需求無可厚非,我們今天提供的方案是希望在這種不可逆轉的狀態下,行業能夠以一種有序、健康的方式進行合理營銷。
但愿在價格“百花齊放”之前,石材人的新鮮營銷方式能夠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價格戰的目的
01
在筆者看來,石材企業打價格戰無非出于以下幾個目的:
1.某品種的市場已經飽和,而市場中競爭者太多,通過低價的策略阻止新的經銷商入場,并且將一部分實力不強的經銷商逼退出這個市場。
2.想要在這個品種市場中獨占鰲頭一家獨大,前期通過「價格戰」將最大的競爭對手踢出局,后期再重新制定游戲規則獲利。

3.經銷商急于清倉退場,將所剩庫存進行甩賣。
4.新入場經銷商為了短期內盡量獲取客源,采取打「價格戰」的方式進行獲客。
5.經銷商在短期內需要獲取大量現金運營周轉。
價格戰的后果
02
常規理解的價格戰就是:你賣100我就賣95,你賣95我就賣90,這樣帶來的結果往往是劣幣驅逐良幣。
比方說菜市場里有好幾家賣豬肉的,A賣10塊錢一斤,B注水后賣8塊錢一斤,結果消費者都去買B家的豬肉了,A一看情況不對,于是也注水后賣8塊,其他的商戶也紛紛效仿,C看著反正都在注水,于是注入更多的水賣6塊錢一斤。到最后,這個菜市場里將沒有賣不注水豬肉的了。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
羊毛出在羊身上,當通過低價格來進行營銷策略的時候,受傷的往往就是消費者。
如何提高勝率?
03
在做出打價格戰的決策之前,筆者認為企業應該首先衡量當下帶來的盈虧平衡問題,及戰后的預估收益問題。
如果權衡利弊后,依舊認為這場價格戰非打不可,那么以下幾招你可能不得不會:
一、做好前期工作
很多石材企業打價格戰,到最后卻發現把自己打死了,這往往是前期工作不足所致。在此,筆者建議企業在價格戰之前做好“一個準備,兩個調研”:
1.前期準備:庫存儲備;產量提升;原材料壟斷;確保銷售渠道暢通;擴充產能;應急備案;資金賬期;財務預算。
2.競品調研:自身和對手的盈虧平衡點;怎樣提升對手盈虧平衡點障礙增加其運營成本,從而迫使其放棄降價;自身與競品差異化,如何防止被競爭對手替代;提前做好對手反撲預案。
3.打價格戰需要做好的環境調研:行業趨勢;競爭現狀;國家政策;當地法規;群體利益相關等。
二、多品牌/品種聯合作戰
寶潔采用的多品牌策略使其在日用品市場所向披靡,以洗發水為例,去屑海飛絲、無硅油潘婷、飄柔護理,專業洗發護發沙宣的多品牌,使寶潔實現了在該領域的全覆蓋、高收益。
那石材企業又如何借鑒這種多品牌/品種策略呢?
首先,石材企業的多品牌/品種策略必須是向下延伸。
例如,A經銷商現在主營灰板愛馬仕灰,價位在200元左右,他可以繼續引入新品種灰板,價格在150左右。這樣當客戶進店之后, 即使不接受200元價位的產品,也能立刻有新的品種進行補位營銷。
又或者,B企業現在在市場上打造品牌「高端很貴」,出現了競爭對手C的品牌「我也高端但是沒那么貴」,此刻B的策略絕對不是將自身品牌價格降到和C一樣的位置,而是新出一個品牌「性價比高」來對B進行狙擊,并且進一步瓜分自身品牌「高端很貴」定位以下的市場份額。
其次,為什么多品牌/品種策略必須是向下延伸?
因為石材企業在前期營銷過程,在消費者心中制造出來的認知半徑已經固化。
假如東星奢石如果出了一個300~500價位的輕奢品種,你第一反應可能是好奇。
但羅源紅經銷商突然說要做一個300~500的奢石品種,你第一反應可能是好笑。
最后,多品牌/品種聯合作戰策略多適用于已經成型、成規模、成品牌的商家。
他們需要做的是將已有客戶資源進行轉化,將他們消化在已有的產品線中,才能達到資源利益的最大化。
一件凈面T恤,優衣庫、Nike、Gucci的價格天壤之別,但為什么平價優衣庫沒有完全取代Nike、Gucci等品牌?因為Nike、Gucci的品牌溢價是優衣庫所不能取代的。低價也從來不是客戶成交的唯一理由。
作為石材品牌,怎樣增加溢價理由?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增加人工附加值服務
為客戶提供工程單拆解服務,計算出最符合尺寸規格產品,并銷售給客戶。
將產品高清圖片進行保存上傳,讓客戶能夠在線查看產品。
將產品高清圖片進行保存上傳至家裝模擬軟件,讓客戶能夠實時預覽裝修效果。
2.提升實物附加值服務
客戶購買產品贈送包裝(托盤、國內貨運架、出口架)
外地客戶贈送貨運保險,開箱破損包賠。
提供的溢價理由必須是基于產品本身,而非其他。在水頭出口韓國單最火的那幾年,許多石材經銷商的「附加服務」無所不用其極,為客人提供「吃好、喝好、玩好」的服務,卻唯獨沒有對產品服務進行升級。而如今,只得感嘆「韓國單」風光不再。
綜上所述,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要打價格戰必須增加溢價理由。而溢價理由,也必須「以產品為本」。
打「價格戰」往往是產品同質化嚴重,經銷商各自為了獲取市場份額的無奈之舉。
奧特曼會和黑白根打價格戰嗎?
古堡灰會和愛馬仕灰打價格戰嗎?
不同的產品,價格戰很難打起來。哪怕是相互替代程度很高的產品,經銷商也會根據其各自的特性進行營銷,極力避免進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同樣的產品,也可通過差異化避免在價格上短兵相接。例如中國啡網,A經銷商賣75/㎡, B經銷商賣95/㎡,兩家經銷商產生差異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價格戰,而是各自針對的客戶群體不同、生產、加工標準不同。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多的能創造差異化的地方?我想作為資深石材人的各位肯定還有更多的方法和見解。
寫在最后
“價格戰怎么打”——今日開啟這個議題,絕不是出于對石材行業目前價格混戰狀態的認可或支持。生產刺激消費,消費反過來促進生產,當產能過剩的時候,在“急剎車”之前,商家采用營銷策略進一步調動消費需求無可厚非,我們今天提供的方案是希望在這種不可逆轉的狀態下,行業能夠以一種有序、健康的方式進行合理營銷。
但愿在價格“百花齊放”之前,石材人的新鮮營銷方式能夠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