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鐵峰山
鐵峰山,橫跨安溪縣官橋鎮和龍門鎮,蘊含豐富的安溪紅花崗巖。10多年前,兩個鄉鎮冒出700多家石材企業,年產值超20億元,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
無休止的石材開采嚴重破壞了鐵峰山的生態環境,晴天時粉塵滿天飛,下雨時泥沙俱下,山下20多個村莊、1000多戶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依仁溪成為“牛奶河”。“那時,衣服表面都是石粉,抖了幾遍都弄不干凈。”在鐵峰山下經營服裝店的林月娥回憶道。
龍門、官橋鎮礦區環境問題成了安溪縣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2011年,安溪率先實現石材行業全面退出,著手整治礦山地質環境。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分三期開展官橋—龍門礦山地質環境示范區治理工程,總治理面積約11.04平方公里,目前完成治理面積約10.15平方公里,占總治理面積的92%。

圖:弘橋智谷(泉州)電商產業園
山上生態修復只是第一步,安溪縣還盤活山腳下的石材廠廢棄土地,帶來一批好項目。弘橋智谷(泉州)電商產業園就在鐵峰山下的官橋鎮官郁村,一棟棟辦公樓、倉儲樓拔地而起,是我省目前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5年前這里遍地石碴。”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負責人林志強說。

圖:EC產業園
2015年年初投運的華東華南最大的數據中心——龍門EC產業園所在地,以前也是廢棄的石材廠,目前建成擁有國際最高T4等級的高可用數據中心,已形成以云計算、數字媒體、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為主體的產業體系。目前,產業園已承接一大批企業入駐。到2020年,該產業園將建成5個以上行業應用“云服務”公共平臺,成為“泉州制造2025”的技術支撐、海西最大的工業制造云服務中心。

圖:廈門泉州(安溪)經濟合作區——思明園
同樣的做法,還在廈門泉州(安溪)經濟合作區——思明園、湖里園演繹。安溪與廈門攜手打造“飛地經濟”模式,在石材重鎮共建13平方公里的經濟合作區。目前,完成近3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近20家企業入駐。
據介紹,至2017年年底,我市共完成礦山生態恢復治理313萬平方米,大幅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新增礦山生態恢復治理面積23萬平方米和市政府下達的190萬平方米的目標任務。其中,歷史遺留廢棄礦山治理完成282萬平方米;個人企業參與廢棄礦山治理完成22.4萬平方米;生產礦山邊開采邊治理完成31萬平方米。
今年,我市持續開展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作,繼續推進官橋—龍門礦山地質環境示范區三期治理工程,策劃生成6個以廢棄礦山集中區為主的山水林田湖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