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余村調研說:“要知道放棄,不要再去迷戀過去那種發展模式,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因為最終事實會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此,浙江安吉堅定了走綠色生態發展的路子,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身。安吉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兩山論”重要思想的強大生命力。
2018年,五蓮縣創新樹立“治理就是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提出對標安吉的發展思路,把礦產石材綜合治理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發展優勢的有效途徑,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專門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環保、國土、安監、公安、石材管委等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五蓮縣礦山石材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從責任部門抽調精干力量集中辦公,具體負責礦山石材綜合治理工作。修編了《五蓮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五蓮縣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治理規劃》,科學劃定可采區、限采區、禁采區范圍,對可采區優化整合、限采區限期退出、禁采區逐步關停。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五蓮縣花崗石礦山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將全縣500多處采礦點整合為12處。
提升標準,加大投入。為抑塵降噪,全面推廣繩鋸濕法開采,強制開采過程中廢水循環利用;投資5000萬對主礦區內主要通道進行了硬化;投資2000萬元設立了4處沖洗站,對所有運輸礦產品車輛實施噴淋作業。同時,全面開展調查摸底,對存在環保手續不全、治污設施不配套等問題的企業逐一進行停產整治。目前,已有188家石材加工企業通過了環評驗收工作。
創新舉措,破解瓶頸。成立國有企業五蓮縣綠色礦山發展公司,對全縣花崗石礦山進行經營和管理,并負責對花崗石礦區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生態恢復治理,修復“生態創傷”,邊開采邊治理,對破損山體進行削平。截至目前已完成6處礦坑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另有6處廢棄礦坑恢復治理正在施工;2020年計劃實施恢復治理項目9處。主動借力發展,與北京億利集團等四家大型企業進行洽談合作,計劃將部分廢棄礦坑打造礦山主題公園,塑造城鄉旅游新景點。
來源:五蓮環境
礦山復綠
打造“兩山論”的五蓮樣板
2018年,五蓮縣創新樹立“治理就是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提出對標安吉的發展思路,把礦產石材綜合治理作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發展優勢的有效途徑,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專門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縣環保、國土、安監、公安、石材管委等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五蓮縣礦山石材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從責任部門抽調精干力量集中辦公,具體負責礦山石材綜合治理工作。修編了《五蓮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五蓮縣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治理規劃》,科學劃定可采區、限采區、禁采區范圍,對可采區優化整合、限采區限期退出、禁采區逐步關停。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五蓮縣花崗石礦山綜合整治工作方案》,將全縣500多處采礦點整合為12處。
提升標準,加大投入。為抑塵降噪,全面推廣繩鋸濕法開采,強制開采過程中廢水循環利用;投資5000萬對主礦區內主要通道進行了硬化;投資2000萬元設立了4處沖洗站,對所有運輸礦產品車輛實施噴淋作業。同時,全面開展調查摸底,對存在環保手續不全、治污設施不配套等問題的企業逐一進行停產整治。目前,已有188家石材加工企業通過了環評驗收工作。
創新舉措,破解瓶頸。成立國有企業五蓮縣綠色礦山發展公司,對全縣花崗石礦山進行經營和管理,并負責對花崗石礦區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生態恢復治理,修復“生態創傷”,邊開采邊治理,對破損山體進行削平。截至目前已完成6處礦坑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另有6處廢棄礦坑恢復治理正在施工;2020年計劃實施恢復治理項目9處。主動借力發展,與北京億利集團等四家大型企業進行洽談合作,計劃將部分廢棄礦坑打造礦山主題公園,塑造城鄉旅游新景點。
來源:五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