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做啊,沒錢賺。”
日前,記者在走訪大板市場時,
不少石材貿易商跟記者苦惱道,
一個月接不了幾個單,
有時一個月接的訂單還不能維持運營成本。
令記者不解的是,在途經水頭的幾個主干道時,一度出現了嚴重堵車的現象。如此密集的車流量,不應該是貿易商們吐槽的那種境況。但記者在多個市場里逛了一圈后發現,除了幾輛前來裝卸大板的貨車和一些裝卸人員,大部分市場普遍冷清。為此,記者一探究竟。
水頭貿易商激增兩千多家
“現在大板市場那么多,同一品種,就有10多戶商家在經營,對采購商來說,可選擇性比較大。”業內專業人士榮先苗告訴記者,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對石材的需求量,每年都是在增加。而貿易商們感覺沒賺到錢,很大原因就在于同一產品經營者眾。“沒有獨家或者差異化的產品,當產品價格等于成本之和,也就沒有利潤可言。”
而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復合板專委會秘書長白利江給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也驗證了榮先苗的說法。據數據顯示,受大環境影響,自2015年開始,國內石材需求量增速放緩,但工裝項目的石材需求量仍以5%的速度遞增,而家裝則以20%-30%的速度在增長。
“國內項目對石材的總體需求量是上漲的,只不過來分攤這塊大蛋糕的人群增長率大于蛋糕的變大速率。也就形成了人人都說生意不好做的情況。”白利江說。
為了解官水石三地經營石材的人數增長情況,7日,記者走訪了水頭行政服務中心。從工作人員給出的數據表來看,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7日,水頭鎮石材行業新注冊公司778戶,個體戶1589戶。石井鎮新注冊石材公司218戶,官橋新注冊公司66戶。
據水頭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吳輝權介紹,近兩年來,僅官水石三地,就突增2651家石材企業或個體戶。“幾乎每天都有新增的石材經營者前來注冊。而這些新增經營者的主要經營地集中在水頭的各大市場。”
本地采購偏向郊外市場
“市場那么大,每天卻沒看到幾個客戶。”鎮區市場里的一個陳姓商戶跟記者吐露道,來市場里看板的客戶越來越少,即便有客戶到訪,大多也只是了解下,現場下單的很少,絕大部分都是聊著聊著就沒了。
在陳姓商戶看來,很多客戶都是這家問下價格,又去另外一家問,對比好多家以后,選擇在價格最低的一家下單。“現在客戶大都要貨比三家,很少說看中就立馬下手,如果商戶沒能把握住客戶的心理價位,一下子就把這個客戶拱手相讓了。”陳姓商戶說,現在市場這么多,同一個產品,同一個市場內就有好多商戶在賣。而且每個市場的架子位租金不同,架子位低的商戶,適當讓利下,還有點賺。要是架子位在200元左右的,根本接受不了砍價,一平方米少個5元、10元,這生意就白做了。
作為本地采購商,江闖告訴記者,他較少在鎮區市場內挑選板材,因為他在鎮區的邊緣市場里,也能找到同款產品,而且價格更低。但這個前提必須是對水頭市場很熟,才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品種,不然就相當于大海撈針。
“不可否認,鎮區市場更加規范,大板擺放也更合理有序,更易尋找目標產品。而鎮區外部市場,很多還保留著倉儲式管理,堆積得相對密集。對找板存在一定的難度。”江闖說,外地來采購或者采購時間比較緊迫的客戶大多會直接在鎮區的市場里看板,畢竟鎮區大市場多,品種也相對齊全,能夠一站式購齊需要的品種。
水頭貨車流量增多
水頭出去貨車車次變化不大
那么,越來越擁堵的水頭,是交通管制原因,還是市場繁榮帶來的景象?就此,記者走訪了水頭交通執法部門。
據水頭交通執法部門統計,今年1-7月份,從水頭出去的貨車總車次為558294,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約4.6%,其中,變化最大的是2軸貨車,減少了6887車次,其次是4軸貨車,減少了6744車次,再次是6軸貨車,減少了6390車次,3軸和5軸貨車變化相對較少。
水頭交通執法人員鄭志輝告訴記者,目前還沒對進入水頭的貨車車次進行統計,但從水頭出去的車次來看,去年與今年總體上變化不大。據業內人士分析,軸數較小的貨車普遍都是走短途,而軸數大的貨車普遍都是去外省。由數據可見,上半年水頭的石材發貨量是有所減少,但石材的旺季主要在中秋過后,不排除下半年有逆勢上升的可能。
而在溪石股份副總經理王曉明看來,鎮區內來往的車流量增多,可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商戶增多,切板增多,從工廠開往市場的貨車自然也就跟著增多。第二個原因是,現在外地前來采購石材的商戶更加理性,不會盲目批量采購大量同一板材,而是按需求而定,不給自己預留太多庫存,故而會在多個市場少量采購,這也就促使車流往返頻率增加。
“我們市場里不少商戶都向我們反映,現在較少見到一下就能訂走一整列的客戶。大部分客戶都是買幾片,最多就一扎兩扎。過去旺季的時候,外地前來的采購商,都是一整排一整排地訂,年底很多市場都空了大半。”王曉明說,現在這種場面幾乎看不到了。
原標題:水頭石材貿易商激增,利潤不見了
來源:石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