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如何在復工復產中打開思路、化危為機,提升產業鏈協同水平?4月18日,南安召開應對新冠疫情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專題座談會,與企業家代表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應對思路。
作為石材行業標志性人物,劉良作了《疫情之下,對石材產業長期發展及升級的一些思考》主題分享。站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劉良認為,沒有哪個產業能夠獨善其身,石材產業無疑也受到了很大沖擊。
就目前石材產業復工復產情況及面臨的問題,劉良做了一番調研:“截至4月18日,水頭石材企業復工復產率達100%。好一點的企業存量訂單約為平時的60%-70%,差一點的企業存量訂單僅為30%-40%。”
盡管復工復產,但石材行業復蘇仍然面臨兩大難題。首先,石材作為非剛需產品,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往往屬于最末端復蘇行業;其次,石材作為定制化產品,單一行業復蘇無法支撐起整條產業鏈的復蘇,需要上下游行業協同作戰。
對于短期石材產業形勢,劉良作出預判。他認為,國內方面,存量訂單如沒有減少,政策刺激力度夠,新增訂單會有所增加,石材企業有望在下半年迎來今年發展的小高潮。國外方面,未來國際疫情出現好轉,國外經濟及市場復蘇,第三季度會出現訂單的小高潮。
如何活下去成為關鍵,英良石材祭出“組合拳”。首先降低目標,今年的目標就是活下來,保就業,保生產。其次,把疫情當作一次危機的壓力測試,從而進一步降低費用,降低成本,加強精細化管理,增強生存能力。
為了活下來,英良推出全民營銷戰略。“訂單是企業生產的根本,我們采用多種形式,主動走出去,跟業主、設計師、裝飾公司談戰略,要訂單。”劉良還表示,他們也在嘗試新的營銷策略和平臺,積極擁抱線上直播帶貨,全力以赴開拓家裝市場。
站在行業角度,面對危機,劉良認為,石材行業更要抱團發展,抵制惡性競爭,共克時艱。要有大局觀,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政府則需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產業發展引導,幫助企業走出困難,促進產業結構,實現長久健康發展。
針對南安石材產業兩頭在外(資源在外、消費市場在外)的特點,劉良分析南安石材產業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加大對工程制造能力的投入和扶植,以提高產業附加值、產業規模,增加產業競爭力。
來源:海絲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