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郟縣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來,就把創建森林城市提升到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在“創森”過程中以特色公益林建設和山區生態修復為突破口,強力推進礦山生態治理修復,縣域內所有礦山企業礦區內無條件修復,礦區外延500米無條件補償或異地造林,形成礦山生態修復“區內修復、區外補償”新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使企業成為造林綠化的主體,既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增加了礦區的綠化面積,既為當地群眾帶來了綠色收益,實現了政府、企業、群眾三方受益的效果,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這種模式被國家自然資源部肯定為“郟縣礦山生態治理新經驗”。
連續三年來,該縣每年造林超過5萬畝,其中完成礦區綠化和異地補償造林2.04萬畝,林木覆蓋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該縣連續三年承辦平頂山市、河南省的林業現場會;連續兩次承辦全省的礦區生態修復現場會。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三年,郟縣的生態建設成績在全省十分亮眼,2019年10月30日,該縣躋身河南省首批15家省級森林城市行列。
該縣一直致力于建設綠色環保型礦山的郟縣眾和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郟縣眾和公司),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生態立縣、森林郟縣的戰略目標。截至目前,該公司總投資約6000萬元用于礦山治理恢復,共復耕土地約6000余畝,礦區內種草800余畝,種植了側柏、蜀檜、五角楓、大葉女貞、蘋果樹、梨樹、核桃樹等約58萬棵,其中四季常綠樹種就占到了70%。為有效解決礦山修復界面、礦區和廠區道路的揚塵問題,該公司配備了數十臺霧炮車和灑水車;為鞏固原礦區植樹種草后的修復綠化效果,公司投入近300萬元打了7眼深水井,鋪設了近10萬米的澆水灌溉管道,配備了幾十輛灌溉車穿梭于修復綠化區,并安排專業的管護人員對樹木及綠化草地進行澆水灌溉、修葺和防火等管理。
據了解,郟縣眾和公司位于該縣縣城西北部的黃道鎮。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是在國家及地方政府非煤礦山整合政策指導下,由該縣原來的56家石子廠統一整合的基礎上成立的。該公司現有江山、高坡、石望河3個采區,合計采礦面積為1.8815平方公里。該公司營業執照、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經營許可證等所有經營證件、手續齊全,技術設備先進。
郟縣眾和公司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環保發展理念,多年以來,重視環境生態礦山建設。公司堅持“邊開采,邊治理”及“區內修復,區外補償”的雙軌機制,努力打造“礦山開發布局合理、資源利用節約高效、礦山環境生態優良、礦地和諧良性發展”的綠色環保生態礦山,被譽為“郟縣礦山生態治理新經驗”的排頭兵。
通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郟縣眾和公司“區內修復露天礦區披新綠、區外補償昔日荒山綠滿園”的面貌已初步形成,受到了國家和省、市自然資源部門的高度認可,獲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郟縣,隸屬于河南省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裴李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郟縣礦產資源儲量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東南部,其中,建筑石料12000萬噸。
郟縣主要石材品種:蝦紅,中原紅,黑金花